腾龙洞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生态保护再升级
腾龙洞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生态保护再升级
近日,湖北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地质公园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这是湖北省继神农架、大别山之后的第三个世界地质公园。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腾龙洞独特的地质价值,也标志着其生态保护工作得到了国际认可。
世界级地质奇观
腾龙洞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谋道镇,距城区约4公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洞穴群之一,腾龙洞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8亿年前。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地下水不断侵蚀石灰岩,形成了这个令人惊叹的地下世界。洞穴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2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近3万个足球场的大小!
腾龙洞的规模之大令人震撼,专家估算,整个洞穴系统可以同时容纳1000万人!这相当于把整个北京的人口都塞进去还绰绰有余。洞穴总长度达59.8公里,洞内最宽处达700多米,最高处超过200米。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地下的城市。
严格的生态保护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地质遗产,腾龙洞景区采取了多项生态保护措施。景区副总经理李恒达介绍,为向游客科普地质知识,景区去年投资建设了陈列馆和科普馆,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参观,寒暑假前来研学的学生人数过万。今年,景区还将投入600多万元,重新装修打造景区大门,建造世界地质公园主题碑和游客休息区。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绝不破坏洞穴系统和清江伏流等地质遗迹。”李恒达说,今年,景区对光影秀等项目进行提档升级,为了保护洞穴系统,景区分批转运设施设备,搭建了10多米高的脚手架,寻找地面支撑,安装各类光影设备。前前后后算下来,建设成本增加了150万元。
为确保游客安全,景区时常需要加固洞内的危岩,施工人员放弃使用铆钉直接嵌入岩石的方法,同样采用地面支撑和保护性加固等“笨”办法,保护洞穴墙体原始外观。
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腾龙洞在开发旅游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景区严格控制入洞游客的数量,以减少人为活动对洞穴环境的影响。同时,景区还设立环保教育基地,向游客普及喀斯特地貌的知识,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候鸟”周素芳是广西桂林人,去年8月,她和老伴开着房车到全国各地旅游。从网上了解到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的信息,老两口便来到野猫水村“考察”。“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湖,气候凉爽宜人,适合长期定居。”周素芳夫妇被眼前的环境所吸引,在村
腾龙洞入选世界地质公园,不仅是对其地质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其生态保护工作的肯定。这一荣誉将为腾龙洞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中国的地质保护事业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