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的资本游戏:一部电影赚18亿,却因《逆行人生》遇挫
徐峥的资本游戏:一部电影赚18亿,却因《逆行人生》遇挫
2012年,一部名为《泰囧》的电影横空出世,不仅以12亿票房创下当时华语电影的最高纪录,更让主演兼导演徐峥一跃成为影视圈的资本新贵。然而,徐峥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通过一系列精明的资本运作,不仅在票房上大获成功,更在资本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
从演员到资本大佬:徐峥的商业版图
2015年,徐峥再次执导《港囧》,该片最终斩获16亿票房。但鲜为人知的是,徐峥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从这部电影中获得了远超票房分成的收益。
据媒体报道,徐峥在与投资人签订合同时,就已商定享有票房扣除发行成本后47.5%的收入。但这仅仅是开始,徐峥随后将电影的收益权以1.5亿元的价格卖给了香港上市公司欢喜传媒。紧接着,他又用这笔钱入股欢喜传媒,成为持股19%的第二大股东。
随着《港囧》的热映,欢喜传媒市值飙升超过925%,最终报收于3.7港元,而徐峥当初购入时股价仅为0.4港元。短短三年间,徐峥仅通过股权收益就获得了18亿港元的回报。这种资本运作手法,堪称教科书级的经典案例。
真乐道文化:徐峥的投资帝国
2013年,徐峥创立了真乐道文化,这成为他投资版图中的重要一环。真乐道文化不仅投资制作了多部热门影视作品,还与多家上市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我不是药神》。这部由真乐道文化参与出品的电影,不仅以31亿的票房成为2018年暑期档的黑马,更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良好口碑。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为真乐道文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进一步巩固了徐峥在影视投资领域的地位。
市场风险与口碑挑战
然而,徐峥的投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4年,他自导自演的《逆行人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年男人遭遇危机后,选择成为一名外卖员重新振作的故事。然而,这部电影从宣发阶段就备受争议,被指“消费苦难”和“高高在上的臆想”。
最终,《逆行人生》的票房和口碑都不尽如人意,这不仅给徐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让他意识到,作为投资者和创作者,必须更加谨慎地选择项目和把握市场脉搏。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徐峥的投资行为对整个影视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真乐道文化,不仅投资制作了多部优质影视作品,还积极推动了行业内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同时,他的成功也激励了更多明星投身影视投资领域,推动了行业内的资本流动和创新。
然而,徐峥的经历也揭示了明星投资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市场风险和观众口味的变化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另一方面,过度的商业运作也可能影响作品的艺术质量和观众口碑。
未来,徐峥和他的真乐道文化将如何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将是值得持续关注的话题。而他的选择,也将为整个影视行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