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前如何预防造影剂过敏?
介入手术前如何预防造影剂过敏?
介入手术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治疗手段,而造影剂过敏是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在介入手术前如何预防造影剂过敏,包括病史告知、预防性用药、造影剂选择以及身心状态调整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介入手术涵盖了血管介入、神经介入、肿瘤介入等诸多领域。
在血管介入手术中,例如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造影剂被注入动脉,使动脉的形态、狭窄程度以及血流情况一目了然,医生据此能够准确判断病变位置并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放置支架以撑开狭窄血管。
在介入手术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造影剂过敏:
病史告知
患者应向医生详细、如实告知自己的过敏史,包括曾经对药物(如抗生素、麻醉药等)、食物(如海鲜、牛奶等)、花粉、尘螨等过敏的情况。同时,家族过敏史也非常重要,因为过敏体质可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此外,还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既往病史,像是否患有哮喘、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些疾病会增加造影剂过敏的风险。
预防性用药
抗组胺药:抗组胺药能够阻断组胺的作用,而组胺是过敏反应中引起皮肤瘙痒、呼吸道痉挛等症状的关键介质。例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药物可以有效减轻过敏症状的发生程度。医生会根据手术时间和患者具体情况,提前数小时至数天安排患者服用适当剂量的抗组胺药。
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像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通常会在手术前开始使用,其具体的用药时间、剂量和频率等会依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造影剂选择
目前市场上造影剂种类多样,不同类型造影剂的过敏风险有所不同。非离子型造影剂相较于离子型造影剂,其渗透压较低,对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刺激性较小,过敏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以及过敏风险等因素,优先选用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相对较高的造影剂产品。
身心状态调整
心理调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精神紧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过敏反应。可以通过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手术过程、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
生理调整:术前适当进食和饮水,但要注意避免过饱,以维持身体的基本能量需求和水电解质平衡。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处于相对良好的生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对造影剂的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