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江阴长江大桥:一座改变城市的桥梁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13: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江阴长江大桥:一座改变城市的桥梁

2024年9月28日,江阴长江大桥迎来了正式通车25周年。这座被誉为“20世纪我国桥梁工程建设史上新的里程碑”的大桥,不仅是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径的钢悬索桥,更见证了江阴市25年来的沧桑巨变。

江阴长江大桥:一座改变城市的桥梁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简称“江阴大桥”或“江阴公路大桥”),是江苏最繁忙的长江大桥之一,也是中国首座跨径超千米的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大桥全长3071米,主桥跨径1385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千米/小时。

这座大桥没有桥墩,却能横跨长江之上,其独特的无桥墩设计令人印象深刻。远远望去,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就像是一张卡纸横放于长江水道之上。

世界级的工程挑战与突破

江阴大桥的建设始于1994年11月22日,历时五年,于1999年9月28日正式通车。大桥由一万多名建设者共同完成,总投资达36.25亿元。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师们攻克了大温差钢箱梁路面铺设、北锚沉井等世界级难题,为后续的南京长江二桥、三桥、润扬大桥、苏通大桥等世界级桥梁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大桥南锚体工程为重力式嵌岩锚,外形为高42.6米,长53.3米,宽48.5米,其尺寸之大,在世界悬索桥中屈指可数;用混凝土11.8万方,回填混凝土7万方。1997年2月,大桥南锚体工程施工中。该工程用钢绞线153吨,钢筋1500吨,钢结构300吨。

经过19个月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南塔工程比合同提前一个月,于1997年8月23日封顶,南塔工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1999年2月9日,大桥首段桥面钢箱梁吊装到位。4月21日上午11时,大桥最后一节长32米、宽36.9米、高3米的钢箱梁吊装到位,成功实现合龙。


大桥的荣誉与认可

因其工程庞大、设计精巧,江阴长江大桥自全线贯通伊始便屡次斩获桥梁设计领域的大奖:

  • 英国建筑协会2000年度优质工程奖
  • 2001年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
  • 200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桥梁界的奥斯卡”尤金-费格金奖
  • 2002年度鲁班奖

1999年9月28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通车典礼,照片为大桥正式通车前在大桥中央拍摄。

见证城市变迁

经历了25年的时代变迁,江阴长江大桥的角色也悄然发生了改变。起初,它是历史积极的参与者;如今,更像是一位静默而坚定的见证者,见证着这里的经济、文化、生态和交通的突飞猛进。

“原来沿江都是厂房、码头,只能远远地看到江。”澄江街道黄山村村民李惠娟说,“现在可以到江边吹风,在公园散步、跳舞,很惬意。”如今的长江边上,船厂公园、鲥鱼港公园、韭菜港公园、黄田港公园已经串联成片。

近几年,江阴主动调整港口功能,将码头、工厂、轮渡等生产岸线退让搬迁,将省政府批复的23.4公里港口岸线主动压缩到16.85公里,腾出滨江空间,造绿地、建公园。

2019年以前的长江岸线上有一家传统纺织企业,330亩地一年税收只有1000万元,不仅经济效益低,工厂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固体废物等对环境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如今,这里是启星智能制造产业园,道路笔直洁净、绿化生机勃勃、厂房整齐有序……

江阴长江大桥见证着,这样一家企业“腾笼换凤、产业优化”,一家家工业绩效低下企业搬离,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项目纷纷进驻。

多年来,江阴全面整合沿江港口码头资源,启动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档产业发展质态,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价值双增长。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江阴长江大桥也见证了一场山体生态“修复术”,让近千米长江岸线实现还绿于民。

北临长江的长山是江阴市域内原有的十几座山体之一,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采方式不合理,曾造成山体凌乱不堪、环境破坏严重。在江阴长江大桥的见证下,江阴利用4年时间进行山体生态修复,种植树木2000多棵,绿化面积高达20万平方米。如今的长山,一边是浩浩江水,一边是满目翠绿,成为长江沿岸一道独特风景。


自2020年1月1日全面实施长江禁捕以来,以江豚为代表的长江渔业资源得以休养生息、与日俱增:“微笑天使”频频组团畅游、逐浪嬉戏,使得众多市民得以一窥踪迹、再见“笑颜”。就在日前,靖江市江豚摄影志愿者在新长铁路桥西侧成功解锁了江豚家族的高清大图。江豚之外,江阴窑港口“鸟岛”的天空里,不时有灰鹭、红隼、黑翅鸢等珍稀鸟类从头顶掠过。窑港口长江生态湿地,绵延7公里的芦苇荡,为鹭类及雁鸭类提供栖息、觅食之地的“鸟岛”……江阴在打造长江大保护示范平台的同时,融入湿地生态旅游元素,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交通的突飞猛进

2023年9月28日,G7799次列车首次到站江阴高铁站,江阴终于打破不通高速铁路的历史。江阴高铁站,距离江阴长江大桥11公里,建造时就以“江尾海头、巨轮启航”为设计理念。作为全国范围内已建成的最大县级高铁车站,江阴高铁站实现了高铁、城市轨道、公路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

今年1月31日,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S1线)正式开通运营,长江和太湖两片自然水域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握手”,江阴也正式迈入“双铁”时代。S1线开通之后,客流屡创新高,人们往江阴外滩站也越跑越勤,在长江边上的夕阳里,和江阴长江大桥合一张影,随便拍都是赛博朋克的船厂工业风大片,每一帧都是自由、热爱。

著名作家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一书中写道:“我们今日正在江河入海之时,回望数千年本来的历史长流,那是个别的记忆;瞩望漫无止境的前景,那是大家应予合作缔造的未来。”

江阴长江大桥这横空出世的跨江飞虹,是我国建桥工人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伟大祖国日趋繁荣的一个缩影,更是我们每一个江阴人的骄傲。


来源:无锡博报、江阴发布、乡愁江阴、江阴纪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