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助力糖尿病控糖,13579原则让降糖效果翻倍
运动助力糖尿病控糖,13579原则让降糖效果翻倍
糖尿病不仅需要靠药物治疗,遵守饮食控制,更需要靠良好的运动习惯。长期规律运动好处非常多,能帮糖友轻松控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运动对糖尿病的惊人效果
- 运动降糖效果立竿见影
运动为什么可以降低血糖,主要原因是运动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素的抗阻性,增加骨骼肌对于胰岛素的利用。
运动时,首先被消耗的是存在肌肉中的糖分,5-10分钟后开始使用血液中的糖分,所以只要运动血糖就会开始下降,而且运动完后其效果能持续到第二天。
比如即使走走路,餐后血糖也可能下降2mmol/L。而且,中等强度的运动,降糖效果还能持续至少12个小时。也就是说,如果你早、晚都能快走30分钟,其它时间坐着、躺着,血糖也能降低,足能顶上一片降糖药。
- 肌肉是血糖的稳定器,运动是增肌的重要手段!
因为肌肉能储存肌糖原。当血糖高时,肌糖原合成,血糖就降下来了。当运动、血糖低时,肌糖原释放,又把血糖升上来了。这样一升一降,血糖自然就会平稳很多。肌肉多了,血糖波动也会减小。而运动是增加肌肉的重要手段!
而且,增加肌肉还能防跌倒。因为50~60%的糖尿病人患有骨质疏松,如果跌倒了发生骨折的风险非常高,而运动能增加肌肉,提高身体的稳定性,防止跌倒,预防骨折。
- 运动可以减少并发症
而且运动可使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低密度脂蛋白等显著的下降,可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具体而言,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好处是,可以改善血糖血压及血脂,延缓并发症,增加肌肉质量,预防骨质疏松,强化心肺功能、增强抵抗力等,同时也能改善心情及睡眠。
糖尿病患者运动原则
建议成年糖尿病患者可采用“1、3、5、7、9”运动原则。
“1”:餐后1小时运动。
“3”:每次运动至少30分钟,身体的代谢会明显加快,有助于调节血糖。
运动方式有有氧运动与阻抗运动, 建议糖友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健步走、太极拳、骑车和羽毛球等;推荐的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快节奏舞蹈、游泳、足球和篮球等。
有氧运动最大的好处是能快速消耗能量,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当然上面提到的过度运动反而不利于血糖管理。
如无禁忌,最好一周2-3次抗阻运动,如深蹲、俯卧撑、举哑铃、弹力带、平板支撑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患者应重点锻炼上肢、下肢和躯干的主要肌肉群,它们富含血液,是血糖的周边稳定器。
“5”:每周至少运动5天,这样的运动频率能让身体持续处于活跃状态。
“7”:每次运动中脉搏不超过(170-年龄)次/分钟
比如一位60岁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110次/分以内。如果超过这个数值,可能会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9”:运动的习惯要保持长久。
比如有的患者开始运动时血糖控制较好,但坚持几个月后就放弃了,血糖又会出现波动。只有长期且规律的运动,才能真正发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作用。
糖友运动,注意事项不要忘
- 不宜运动的情况
运动前要咨询临床医生,看自己是否有不宜运动的情况,比如:
1) 血糖>16.9mmol/L,或血糖波动明显又难以控制时。
2)有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等。或严重慢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新近有眼底出血者,血压高于180/110mmHg;严重的心律失常或新近新发心肌梗死,下肢破溃或有坏疽、感染者等。
- 备好快速升糖食物,预防低血糖
在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快速升糖的食物,预防低血糖,尤其是空腹运动的时候。如果使用一些低血糖风险相对高的药物,比如磺脲类药物、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等,更需要特别注意。
- 注意运动安全
1)不要空腹运动,同时避免运动量过大。
2)选择开阔平坦的场地运动,不要在酷暑、严寒中锻炼,穿着宜舒适、透气,注意保护足部。
3)在运动前和运动后要做准备和放松运动,这类缓慢、柔和的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预防运动中肌肉和关节损伤,必不可少。
4)运动切勿急功近利,一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