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最新研究进展(2024年10月)
糖尿病最新研究进展(2024年10月)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影响着数亿人的健康。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糖尿病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从干细胞治疗到发病机制的揭示,从药物治疗到并发症的预防,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汇总了2024年10月的最新研究进展,展示了糖尿病研究的前沿动态。
1. 中国科学家利用干细胞成功治愈1型糖尿病患者
2024年9月2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和昌平实验室等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在《细胞》(Cell)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他们从一名1型糖尿病女患者体内提取细胞,将其转化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再编程使其生长为胰岛,最后将这些胰岛注射回患者的腹部,成功治愈了她的糖尿病。
这项研究采用了一种创新方法:通过让细胞接触特定分子而非引入外源蛋白,使细胞返回到多能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该患者之前接受过肝脏移植,一直在服用免疫抑制剂,这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对新胰岛的反应。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仍为1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2. 细菌感染触发1型糖尿病的机制首次揭示
卡迪夫大学医学院Andrew Sewell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了一项重要发现:细菌中的蛋白可以引发免疫系统中的杀伤性T细胞攻击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从而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
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细菌病原体中的蛋白如何触发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杀伤性T细胞。研究者希望通过进一步了解这一过程,能够找到诊断、预防甚至阻止1型糖尿病发展的新方法。
3. 新联合疗法安全增加糖尿病患者β细胞数量
美国希望之城贝克曼研究所Adolfo Garcia-Ocaña研究团队在《科学转化医学》(Sci. Transl. Med.)发表研究,采用DYRK1A抑制剂与GLP1RA联合疗法,在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成功扩大了人胰岛β细胞群体。
研究中,利用先进的iDISCO+成像技术,研究人员精确测量了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移植的人胰岛β细胞与α细胞的数量。经过四周的治疗,与对照组和其他单一疗法相比,DYRK1A抑制剂(Harmine)与GLP1RA(Exendin-4)的组合(简称H+E疗法)显著提升了β细胞的体积和增殖速率。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后,H+E组β细胞的体积达到了0.75立方毫米,是其他组别的4到7倍,且β细胞增殖率提高了2到3倍,并且几乎没有观察到β细胞的死亡现象。另一款选择性DYRK1A抑制剂2.2c与Exendin-4的联合使用,也获得了与H+E疗法相似的效果,β细胞体积增加了4到5倍。即便停药一个月,H+E组的β细胞体积增长依然保持稳定,增殖活动回归至初始水平。H+E疗法不仅增加了β细胞的数量,还提升了它们的功能,改善了葡萄糖耐受性,增强了胰岛素的分泌能力,且未引发低血糖。在长期效果方面,β细胞功能保持正常,展现出优秀的持久性。至于α细胞,H+E疗法对其体积和增殖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这项研究证实了该联合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上的巨大潜力及安全性,预示着其在临床应用上的广阔前景。
4. 红肉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发表研究,揭示了红肉中的血红素铁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关系。研究显示,膳食中血红素铁摄入量较高,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6%相关,血红素铁占红肉相关2型糖尿病风险的65.6%。此外,血红素铁摄入量增加与胰岛素血症、血脂、炎症和2型糖尿病相关代谢物的不良血浆谱相关,代谢物(如L-缬氨酸、尿酸)可能介导了血红素铁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5. 多组学研究揭示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
美国杰克逊基因组医学实验室的Michael L. Stitzel和Duygu Ucar合作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发表研究,利用多组学分析揭示了胰岛细胞在应对环境压力时的转录反应,并将这些转录反应与非编码区变异关联起来,为理解2型糖尿病(T2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研究通过多组学研究剖析了内质网(ER)应激和促炎症细胞因子应激对人类胰岛细胞转录调控网络的全基因组影响,并激发了将rs6917676风险等位基因与增强的ER应激反应性MAP3K5介导的β细胞凋亡联系起来的变异到功能研究。这项研究将遗传突变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与胰岛细胞的转录影响关联起来,为理解T2D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潜在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6. 基于EGCG的微胶囊在细胞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韩国汉阳大学工学学院生物工程系的研究者们在《控制释放杂志》(J Control Release)发表研究,揭示了基于EGCG的微胶囊在细胞治疗中的应用潜力。研究显示,基于EGCG的微胶囊可以产生Ca2+螯合抗性和抗氧化活性,这可能是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细胞治疗的一种有前途的策略。
本研究强调了基于卵磷脂的微胶囊化在提高结构稳定性和免疫保护方面的显著益处。Epi-Capsules(oxi)有效地减轻了Ca2+扩散和离子交换引起的结构破坏,这是传统海藻酸盐微胶囊的常见局限性。研究者推测,增强的物理特性和H2O2清除能力可能有助于异种胰岛在epi -胶囊(oxi)中的长期存活。总的来说,这种具有预氧化EGCG(d)的创新技术有可能克服传统海藻酸盐基细胞微胶囊化的挑战。
7. 结核病会改变机体的肝脏代谢并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英国莱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PLOS病原体》(PLOS Pathogens)发表研究,揭示了结核病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研究显示,结核病会扰乱机体的葡萄糖代谢,导致肝细胞内的免疫反应被激活,葡萄糖代谢发生改变。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人们从潜伏感染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时,肝脏中的葡萄糖代谢也会出现中断。
研究团队的下一步目标是确定免疫反应如何改变肝脏代谢的具体分子通路,以便开发靶向性干预措施。他们还将研究潜伏性肺结核(即没有明显症状的结核菌感染)如何影响人类的代谢健康。这项研究支持了结核病会驱动干扰素介导的肝脏代谢改变的假设,导致糖原异生作用减少,并降低全身胰岛素敏感性。这些发现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提醒我们在药物或疫苗试验中应考虑代谢筛查的重要性。
8. 锌基纳米酶水凝胶促进糖尿病伤口再生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研究者们在《纳米生物技术》(J Nanobiotechnology)发表研究,揭示了锌基多金属氧酸纳米酶功能化水凝胶在糖尿病伤口修复中的应用潜力。研究者开发了一种纳米酶功能化再生微环境调节剂(AHAMA/ CS-GOx@Zn-POM),用于有效修复糖尿病伤口。这种新型结构将醛和甲基丙烯酸酐修饰的透明质酸水凝胶(AHAMA)和壳聚糖纳米颗粒(CS NPs)结合在一起,包封了锌基多金属氧酸纳米酶(Zn-POM)和葡萄糖氧化酶(GOx),促进了这两种酶的持续释放。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综合调节糖尿病创面高血糖微环境和重塑免疫微环境的综合治疗系统(AHAMA/CS-GOx@Zn-POM),该系统被证明能够有效消除糖尿病伤口高血糖微环境的毒性作用,并通过级联反应催化葡萄糖的无害降解,以减轻氧化应激和改善细胞功能。这种基于高血糖免疫微环境调节的综合调控策略有望为糖尿病伤口修复提供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9. SGLT2抑制剂或能保护大脑免受痴呆和帕金森侵袭
延世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神经病学》(Neurology)发表研究,发现一类糖尿病药物——SGLT2抑制剂可能降低痴呆症和帕金森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调查了2014年至2019年间在韩国开始服用糖尿病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将服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与服用其他口服糖尿病药物的患者进行匹配,确保两组参与者的年龄、其他健康状况和糖尿病并发症相似。随后,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进行了追踪调查,观察他们是否患上了痴呆症或帕金森疾病。
研究发现:
- 服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患痴呆症的风险降低了20%。
- 服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患帕金森疾病的风险降低了20%。
- 服用SGLT2抑制剂的患者患血管性痴呆症的风险降低了30%。
研究者Lee表示:“即使在调整了多种因素后,结果仍然一致。然而,由于参与者最多被追踪不到5年时间,一些参与者可能会在以后患上帕金森疾病或痴呆症。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的长期有效性。”
这些研究展示了糖尿病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为糖尿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糖尿病的治疗将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