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袁娇教你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开学季,袁娇教你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如何帮助孩子调整状态、做好开学准备成为许多家长关注的焦点。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副主任袁娇建议,家长应遵循“两不要两要”的原则,助力孩子平稳过渡。
避免“断崖式收心”,让孩子逐步调整
“断崖式收心”是指家长突然、强制性地要求孩子结束假期状态,比如突然收回手机、禁止娱乐活动等。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不仅容易引发亲子冲突,还可能加剧孩子的焦虑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突然的环境变化会引发人的应激反应,表现为紧张、不安甚至抵触。因此,家长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安排。比如,可以提前一周开始调整作息,每天逐渐提前起床和睡觉的时间,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适应。
减少“唠叨式收心”,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唠叨式收心”表现为家长反复提醒、催促孩子完成作业、准备学习用品等。这种过度干预不仅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还可能阻碍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过度的外部控制会削弱个体的内在动机。因此,家长应学会适度放手,通过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引导孩子自主完成任务。例如,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
注重陪伴与示范,营造积极氛围
家长的陪伴和示范是孩子调整状态的重要支持。家长应成为孩子调整作息、规律生活的榜样。全家人可以一起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共同享受健康的饮食习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共同参与阅读、运动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创造开学仪式感,激发学习热情
为新学期增添一份特别的仪式感,有助于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和期待。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一起购买新的学习用品、亲手包书皮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准备工作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在准备过程中,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讨论新学期的目标和计划,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有效的亲子沟通。
坚持“温柔而坚定”,平衡关爱与引导
在协助孩子开学收心的过程中,家长应秉持“温柔而坚定”的原则。这意味着既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又要注重培养其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通过合理的引导和积极的陪伴,每个孩子都能以最佳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新学期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和温暖的陪伴,助力孩子顺利开启新的学习旅程。相信在家长的悉心引导下,孩子们定能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