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领导干部 “反腐专题片”披露哪些招数?
围猎领导干部 “反腐专题片”披露哪些招数?
1月5日-8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播出,引发广泛关注。自2014年起,连续在岁末年初推出正风肃纪反腐专题片,既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真实刻画,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生动注脚。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在公报中强调,要坚决查处那些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的行贿人。
围猎手段一:与领导家人拉关系
重庆市江津区原区长王合清是一个心甘情愿被商人“保姆式”围猎,收受巨额财物的落马典型。
重庆市江津区原区长王合清。图据央视
《反腐为了人民》披露,涉案商人围猎王合清的特点是研究深、战线长、服务好、请托多、回报高、抛弃快。
王合清早年是教师,调入万州区教委后逐渐得到提拔,35岁就担任领导干部,这也让不法商人把他看作“潜力股”。
建筑老板汪坤为与其拉近关系,先让其妻子与王合清妻子结识并成为好朋友。后来,自己也借机拉近和王合清的关系。
两家人常在一起吃饭,甚至一起出门旅游,所有花费都由汪坤买单。汪坤一家对王合清一家的各种喜好照顾得十分周到。
被“保姆式”围猎久了,王合清对商人提出的关照事项自然无法拒绝。重庆市纪委监委查明,王合清利用职权为他人在工程承接、土地开发、资金拨付等方面谋利,非法收受财物3700余万元。
围猎手段二: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
反腐高压态势下,商人围猎手段也在隐形变异。党的二十大之后查处的“首虎”、央行原副行长范一飞就是深陷围猎网的官员。
央行原副行长范一飞。图据央视
专题片《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披露,范一飞爱好音乐,商人刘琦就送上高级音响,还经常请他去听音乐会。范一飞喜欢高尔夫、羽毛球、乒乓球,刘琦就常约他打球。
除了钻研范一飞的兴趣爱好并投其所好,刘琦还在生活上将范一飞照顾得无微不至。知道范一飞爱吃什么,对什么话题感兴趣,就针对性陪吃陪聊,由此走进了范一飞的朋友圈、生活圈。甚至范一飞生病住院,刘琦都每天贴身陪护。
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范一飞觉得很“快乐”。当涉案商人提出请托事项时,便爽快答应。他利用影响力,在金融圈跨地域、跨银行帮商人老板介绍熟人、打招呼。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查明,范一飞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在贷款融资、业务承揽、工作调动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通过他人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3.86亿余元。
围猎手段三:维护领导干部“优越感”
专题片《围猎:行贿者说》曝光了云南迪庆州委原副书记许洋被“好兄弟”围猎的案例。
云南省迪庆州委原副书记许洋。图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许洋长期在公安系统工作,重义气、讲感情,但长期接触社会,也沾染了一些江湖习气。
随着许洋职务提升,身边的朋友看到其权力背后蕴藏的巨大利益。一方面对其照顾有加,进行感情投资;另一方面对他言听计从,维护其“大哥”的优越感。
随着交往深入,一些所谓的兄弟相继提出参与相关工程项目的请求。经查,许洋利用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在工程项目承揽、干部选任、设备采购、化解矿地矛盾纠纷、办理机动车号牌等方面为他人提供帮助并收取巨额财物。
学者解析:官员从清廉走向腐败有三个阶段
王合清案中,围猎者对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关心备至,俨然成为“自家人”。范一飞案中,围猎者以爱好为媒介,形成“爱好圈”。许洋案中,围猎者迎合其习惯扮演“大哥”的性格,对他言听计。
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看来,围猎往往伴随异乎寻常的关心,掀开温情的面纱,暴露出的一定是围猎者对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猎食”。
国家监委特约监察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嘉研究情感围猎背后的“心理绑架”发现,面对形式多样的围猎手段,官员从清廉走向腐败有三个阶段值得警惕。
第一个阶段,围猎者不断向官员输出资源,却从不要求任何回报或只提很小的要求,目的是突出交往的感情成分。
第二个阶段,围猎者让被围猎者从中体验到被理解、被关心,提升自尊感。被围猎者开始享受这段关系,最终甘于被围猎。
最后一个阶段,双方已成“朋友”,被围猎者防御心态逐渐减弱,把“寻租”当成是朋友间的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