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中的民主评议实践: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
国企改革中的民主评议实践: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编写的《千帆竞渡:基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案例集》面向全国出版发行,集中展现了基层国有企业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的生动实践与标志性成果。中国建材集团共有5篇改革案例成功入选,成为入选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国企改革的最新进展和成效,也凸显了民主评议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民主评议的实践模式
民主评议是国企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通过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其基本流程包括会前准备、会议召开、问题查摆和整改措施等关键环节。
会前准备:奠定民主评议基础
以某国企集团为例,其下属8个党支部在开展民主评议前,认真组织学习研讨,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确保每位党员都能充分了解评议的目的和意义,为后续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召开:确保评议过程公开透明
在组织生活会上,各党支部书记详细说明民主评议的目的和意义,并代表党支部班子作对照检查。随后,由党支部书记带头,全体党员依次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整个环节突出实事求是的原则,参会党员积极发言,自我批评认真客观,相互批评态度诚恳,真正达到了“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效果。全体党员填写民主评议党员测评表,对党支部和党员进行民主评议。
问题查摆:精准定位整改方向
通过民主评议,国企能够精准定位存在的问题。例如,某国企集团查摆出理论学习不够系统、学习范围不够全面、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安全生产实践的能力不足等突出共性问题,并结合实际完善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
民主评议的效果与意义
民主评议在国企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提升了企业治理水平,也增强了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推动市场化改革
国务院国资委在部署国资国企改革时,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目标,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民主评议作为企业内部治理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向市场化方向转型。
促进科技创新
在国企改革中,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通过民主评议,企业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培养创新人才,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例如,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凯盛科技,通过民主评议机制,成功搭建了人才梯队,攻克了一批“中国首创、世界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
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民主评议还有助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例如,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民主评议,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大力推行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机制,严格按照“人岗匹配、竞争择优”的市场化原则,推进员工“能进能出”,近年来经济指标增速稳步提升,投入产出效益明显,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民主评议在国企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企业可能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评价标准不够统一,影响了评议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此外,如何将民主评议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效融合,也是未来需要深入探索的方向。
为应对这些挑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 完善制度设计:建立更加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确保评议过程的公平公正。
- 强化结果运用:将民主评议结果与干部选拔、绩效考核等挂钩,增强评议的实效性。
- 提升数字化水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评议流程,提高效率和透明度。
- 加强培训与宣贯:通过培训和宣贯活动,提升员工对民主评议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结语
民主评议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治理水平,也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活力。未来,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的深入探索,民主评议必将在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