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有医说医 | 慢性、复发性、过敏性的皮肤疾病,巧用“湿包疗法”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04: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有医说医 | 慢性、复发性、过敏性的皮肤疾病,巧用“湿包疗法”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过敏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瘙痒、长期皮肤干燥和反复发作的湿疹样皮疹。湿包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在外用药物和保湿剂的基础上,使用两层敷料进行特殊封包,可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加药物吸收,改善皮肤状况。本文将详细介绍湿包疗法的操作方法、优势及注意事项。

特应性皮炎概述

特应性皮炎,又称为“异位性湿疹”“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过敏性皮肤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剧烈瘙痒、长期皮肤干燥和反复发作的湿疹样皮疹。对于幼龄患者而言,由于控制力有限,不配合上药、不停抓挠是困扰不少特应性皮炎患者家庭的难题之一。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包括:

  • 皮肤干燥
  • 慢性湿疹样皮疹(红斑、丘疹和渗出)
  • 结节性痒疹样皮疹(孤立性结节)
  • 神经性皮炎样皮疹(苔藓化)

此外,鱼鳞病、毛周角化、手足部湿疹、唇炎、眼睑皮炎、乳头湿疹、眶周黑晕、出汗时瘙痒、肘窝腘窝等褶皱部位的湿疹等也都可能与特应性皮炎密切相关。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式

特应性皮炎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 加强保湿及日常护理
  • 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或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 系统应用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
  • 湿包治疗、光疗(如NB-UVB或UVA1)

其中,外用药物治疗是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然而,外用药物存在维持作用时间短、对干燥皮损渗透性不佳、易被清洗掉从而丧失药效等缺点。此时,如能将外用药物配合湿包治疗,则可延长药物停留和发挥作用的时长、增加药物的吸收与利用,进而增加疗效。

湿包疗法的定义与历史

湿包治疗指在外用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及保湿剂的基础上,使用两层敷料,进行特殊封包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内层敷料湿润,外层敷料干燥。临床常用的敷料包括绷带、管状绷带、纱布,同时,也可使用紧身的棉质衣物当作外层的敷料来使用。配合外用药,可以有效地解决药物作用时间短、渗透性不佳等问题。

湿包治疗最早是由英国医生于1970年提出,并应用于对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治疗的,随后便逐渐地在欧洲及美洲被广泛应用于特应性皮炎、湿疹、痒疹、银屑病等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50余年间得到了中西方共同的临床验证,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近年来,中国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湿包治疗也逐渐形成了规范。

湿包治疗的具体操作方式

一般来说,夜晚临睡前进行湿包治疗:

  1. 温水沐浴:患者温水盆浴或淋浴5-15分钟后,用干毛巾轻柔蘸干皮肤。
  2. 涂药+保湿剂:尽快将激素等外用制剂涂抹患处(明显红斑丘疹等处),然后润肤剂涂抹全身(通常在3分钟内完成)。
  3. 穿戴定制式、类似裹身衣样的绷带辅料(内层湿润):讲其预先浸泡在温水中,后拧干,使敷料潮湿但不滴水,包裹在患处皮肤上,一般有市售的各种品牌成品,患者可自行挑选。
  4. 穿戴定制式、类似裹身衣样的绷带辅料(外层干燥):根据不同部位,有不同型号的绷带辅料,如面部、上下肢、胸腹部等,即可完成湿包。注意:始终尽量保持内层敷料湿润:每2-4小时,为内层敷料喷淋热水或重新泡温水浸湿。
  5. 结束后移除敷料:湿包治疗(通常维持治疗3-24小时) 结束后,移除二层全部敷料,并再次全身涂抹润肤剂。

湿包疗法的优势

  1. 敷料可以形成机械屏障,使皮肤与外部物理刺激隔绝,并且减少搔抓、阻断皮肤的瘙痒-搔抓循环。
  2. 封包可以增加糖皮质激素等外用药物的吸收效率,进而增强治疗效果。
  3. 湿包可以增加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减少经表皮的水分丢失,帮助修复皮肤屏障。
  4. 内层湿润的敷料可以降低皮肤表面温度、促进血管收缩,从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缓解瘙痒;外层干燥的敷料可以减慢内层敷料的水分蒸发,减少潮湿引起的穿衣不适感。
  5. 湿润环境可以软化皮肤表面的鳞屑及痂皮,使其更容易被去除。

湿包治疗的注意事项

湿包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采用该治疗方法时,主要应防止湿性包裹造成的潮湿、寒冷不适;还有毛囊炎、疖肿等皮肤感染;以及长期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的透皮吸收。因此,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开展,可通过调节用药浓度、增加内层敷料浸水温度、减少单次湿包时长及湿包治疗疗程长短等方法针对性解决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

本文原文刊于《上海科技报》,由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资助(课题编号:23DZ2303700)。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