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款待”文化:主动服务与贴心关怀的经营之道
日本“款待”文化:主动服务与贴心关怀的经营之道
在日本旅游时,细心的你是否注意到:用餐时贴心附上的热茶和热毛巾、离开酒店时在门口鞠躬目送……这些细节都是日本"款待"精神的体现。这种独特的待客之道,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关怀,更成为许多日本企业的经营理念。那么,这种"款待"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它又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日本的"おもてなし"文化。
「おもてなし」是什么意思?
「おもてなし」源自动词的「もてなす」,意即「以物成就某事」,也引申为「以真心(或透过物品)待客」;另一项语源「表なし」则意味着「表裡如一」,两者都可理解为「怀抱敬意、带着不求回报的心满足对方」。
「おもてなし」的起源与历史
「おもてなし」一词的历史可追溯至平安时代中期,也和茶道拥有密不可分的关联。随着茶道从平安时代至室町时代持续发展,款待精神更被发扬光大,茶道宗师千利休订下的「利休七则」也体现了其中精髓——细心留意对方的需求,并做到彼此尊重。
「おもてなし」和其他词汇的区别
「おもてなし」的中文多半被译为「款待」,虽然可以列举出不少近义词,但若要仔细区分的话,还是可以归纳出以下不同之处。
マナー(礼儀/manners):为了不使对方感到不快而订下的规矩
礼仪是人与人相处间必须遵守的基本规矩(例如:用餐礼仪、交通礼仪等),且定义可能会随着国家、民族、文化、宗教而有所变化。
サービス(服务/service):建立于主从关系,为了获得利益而进行
service源自于拉丁语中代表奴隶的「servitus」,在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者之间存在著主从关系,前者必须依照指令行事,后者则须支付报酬来作为劳力的交换。
ホスピタリティ(热情好客/hospitality):对庇护对象展现温柔、慈爱心情
「hospitality」源自拉丁语的「hospes(庇护客人的主人)」,代表著「亲切招待并共享喜悦」,虽和「おもてなし」的意思相近,但心境上有些微不同。
- ホスピタリティ= 愉快满足对方的需求
- おもてなし= 事先思考对方的需求,并在对方提出请求前主动服务
「おもてなし」在现代的体现
上文提到款待是日本自古流传至今的美德,那么现代日本人又是如何在生活中落实这样的精神,并进一步将其订为企业经营理念呢?
日本企业中的「おもてなし」
日本经济产业省曾在2012年起连续三年评选出落实「款待式经营」的企业,并提倡「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力」、「重视企业与当地社会的连结」、「提供顾客高附加价值且与众不同的服务」等经营模式。
曾有某日本企业比喻:顾客就座后奉上热毛巾是一种「服务」,但这时若能加上一句「请慢慢享受」等问候的话语,就能将服务升华成「款待」。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这种主动为服务增添附加价值、而非仅被动回应顾客需求的经营理念,已逐渐成为企业成功的要素。
日常生活中的「おもてなし」
款待精神不只是大企业重视的课题,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处处隐藏著贴心的小巧思。
例如餐厅供应的茶水会随着季节变化,让顾客夏天能喝到透心凉的冰水,冬天则有暖呼呼的热茶驱散寒意;遇到下雨天时,许多商家也会免费提供塑胶伞套,甚至在购物纸袋外多套一层塑胶袋防水,让顾客不必担心纸袋在返家途中淋湿而破掉。
另一项日本人习以为常、但往往令外国观光客赞叹不已的就是「鞠躬目送」:在许多场合经常都能看见服务人员到门口鞠躬送客,或面带笑容不停挥手,直到完全看不见客人的身影为止。这项动作除了表示感谢,其中也蕴含了希望客人平安踏上归途的心意。
おもてなし相关日文单字介绍
- 行儀作法(ぎょうぎさほう):礼仪、教养
- 思いやり(おもいやり):体贴、为他人著想的心意
- 奉仕(ほうし):服务
- 接遇(せつぐう):接待、招待
- 三方よし(さんぽうよし):对卖家、买家和社会都有益的经营哲学
- 主客一体(しゅかくいったい):主人与客人处于对等关系,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氛围
- 先心後技(せんしんごぎ):比起技术、能力,拥有正确的态度更重要
- 大盘振る舞い(おおばんぶるまい):盛情款待
- 顾客満足度(こきゃくまんぞくど):顾客满意度,日本多简称为CS(Customer Satisfaction)
- 従业员満足度(じゅうぎょういんまんぞくど):员工满意度,日本多简称为ES(Employee Satisfaction)
「おもてなし」一词曾被拿来当作日本角逐奥运举办权时的口号,当时甚至成为年轻人琅琅上口的流行语。在东奥已风光落幕、流行语热潮退烧的今天,款待精神仍是日本人身体力行的一大准则,大家下次前往旅游时也不妨好好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