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敬老孝星”陈丽娟:用行动诠释孝道
奈曼旗“敬老孝星”陈丽娟:用行动诠释孝道
在内蒙古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的乌龙台村,提起陈丽娟,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上一句“真是个好媳妇儿”!而陈丽娟也因这一口碑获得自治区民政厅评选的“敬老孝星”。
从嫁入婆家到“敬老孝星”
陈丽娟是出生于固日班花苏木永兴嘎查的一个蒙古族姑娘。2002年,经村里人介绍,嫁给了本乡邻村乌龙台村的孙万辉,一蒙一汉两个不同民族的年轻人结合到了一起。婚后,夫妻二人和公公、婆婆、两个大爷公公共同生活。
在婚后的20多年里,夫妻二人靠种地和养羊生活,把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也将蒙汉民族的生活习俗在这个小家里得以充分交融。
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公公婆婆和大爷年岁已高不能做重活,婆婆患有心脏病、哮喘病、高血压,需要人照顾,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陈丽娟夫妇身上。
丈夫孙万辉负责上山种地,而家里的一切都由陈丽娟操持,不论做饭、喂牛这些日常家务,还是每晚帮婆婆铺好床褥,半夜扶婆婆上厕所、帮婆婆洗澡、剪指甲之类的繁琐小事,陈丽娟都像亲女儿一样精心做着。
早上,陈丽娟做好一家人的早饭后,就急急忙忙地收拾院落、备好羊吃的草料,做好屋里卫生。吃完早饭便出去和丈夫下地干农活,中午回来着手准备全家人的午饭、收拾羊圈、喂羊。因为丈夫不识字,辅导孩子家庭作业和照顾孩子的担子也落在了陈丽娟身上。
“我从小吃素不吃荤,儿媳妇每次都把我的饭菜单做出来。一家人吃着两样饭,连厨具都是单独的,灶台往东是我的厨具,往西都是家里人的。”陈丽娟的婆婆朱英称赞道,“有时候,儿媳妇都准备炒菜了,但我告诉她想吃饺子,她二话不说,很快就给我包出来了,一点怨言都没有。”
言传身教传承良好家风
在老人心里,陈丽娟是“世上难得的好媳妇、好儿媳”,而在孩子们的眼里,陈丽娟则是最好的“启蒙老师”。
陈丽娟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仅有着小学学历的她却十分清楚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在孩子面前用自身行动感染着他们。
“两个孙女都很孝顺,每次去超市先想着给我们买东西。”朱英高兴地说,每次只要身体难受,儿媳妇就劝说孩子,让他们安静,然后孙女儿们就去其他屋,乖乖的不出一点动静。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陈丽娟用事实和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2016年,陈丽娟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颁发的“敬老孝星”荣誉。此后,还先后获得“好儿媳”和市、旗、苏木三级“最美家庭”等荣誉。一沓厚厚的荣誉证书见证了陈丽娟小家庭的幸福生活。
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陈丽娟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成为孝顺和勤劳的典范。她的事迹也反映了奈曼旗孝道文化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奈曼旗积极评选“敬老孝星”,鼓励更多人传承孝道文化。
德亨仁厚奈曼旗诺恩吉雅健康养老中心的建立,更是体现了当地对老年人关怀的重视。该中心由奈曼旗鼎信投资管理集团投资建设,于2019年与德亨仁厚(北京)健康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是一家集医疗、养老、护理、洗浴、药浴、康复理疗、旅居养老为一体的综合型医养结合机构。中心占地总面积40.8亩,建筑总面积20475平方米,设有350张养老床位和34张医院床位,是通辽地区以蒙中医为特色的康养中心。
陈丽娟的故事和奈曼旗孝道文化的传承,展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亲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这样的故事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孝道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