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创新机制促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将推1000余项成果
镇江创新机制促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将推1000余项成果
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不断探索,将其视为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创新生态、强化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措施,构建起高效、协同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为区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走进丹阳慧创脑科学展厅,一台名为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的高科技成果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款设备由丹阳慧创医疗公司研发,通过特制的“帽子”将光纤与主机相连,用户只需佩戴这顶“帽子”,便能实时记录大脑在不同活动状态下的功能变化。公司董事长及首席科学家汪待发详细介绍道:“在活动的情况下,某些区域的耗氧量会增加,显示出红色,表明该区域的活动增强。当任务结束后,颜色颗粒又回落到基线,这是我们进行脑活动成像的重要手段。这种应用对不同疾病的患者表现出的反应也存在显著差异。”
这款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不仅展现了慧创医疗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大科研实力的成果,更标志着该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一技术在国内的科研和临床领域都受到高度关注,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汪待发进一步指出:“如今我们在整个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接近50%。我们的高端设备得到了许多顶尖单位的认可,并在临床和科研领域做出了有效贡献,支持专家发表了300余篇SCI论文。”
慧创医疗的成功转化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除了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需求外,还有来自政府、高校、投资基金等机构的大力支持。这种支持为企业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保障,使其能够专注于科技创新和成果的顺利转化。汪待发提到:“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像是挖坑埋种子、浇水育苗,也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剪枝和呵护。我们的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场地不足等问题,得到了科技系统和政府的联动帮助,确保我们专注在最擅长的领域。”
除了慧创医疗,镇江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果层出不穷。当创新的沃土不断被耕耘,越来越多的高校科技成果如种子般被播撒、呵护和培育。据统计,镇江在2024年度计划举办各类产学研合作活动100余场,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高校院所超过160家,向细分领域专家推送企业技术需求400余项,向企业推送各类科技成果1000余项,促成产学研合作近600项。
镇江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立东表示:“我们通过组织高校院所走进镇江的产学研大会等活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特别是2024年10月底,科技部出台了《科技成果评估规范》的国家标准,未来我们将根据这些国家标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评估、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以及技术经理人的培养。”
镇江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上所取得的成就,突显出这座城市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方面的决心与信心。未来,镇江将继续探索互利共赢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和市场潜力。面对日益升级的国际竞争,镇江的发展模式无疑成为了一项宝贵的经验,也为其他城市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在这个过程中,AI技术作为推动创新的重要工具也同样值得关注。例如,简单AI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变革自媒体创业,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的内容生成和营销解决方案。通过利用AI技术,企业能够更快速、精准地对接市场需求,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与竞争优势。这不仅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体现,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我们期待镇江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实践中,能够持续释放出更强的活力,助力不断攀升的经济高峰,也希望科技能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便捷与灵感,激励他们以更开放的视野拥抱未来,追求更高的成功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