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营养周提醒:不吃早餐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全民营养周提醒:不吃早餐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在2024年全民营养周期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工作日有18.4%的人不能每天吃早餐,这一比例在周末更是高达29.7%。这意味着,每5个上班族中就有1人经常不吃早餐,而到了周末,这一比例更是接近三分之一。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下的饮食习惯,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早餐是大脑的‘燃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解释道,“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血糖水平处于较低状态,如果不及时补充,大脑和神经系统会因缺乏能量而工作效率下降。”研究显示,不吃早餐会导致大脑的兴奋性降低,影响反应能力和注意力,对于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学生和上班族来说,这无疑是一大隐患。
“早餐吃得像皇帝”,这句老话背后藏着科学道理。一项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规律吃早餐的人,不仅身体更健康,连头痛都比不吃早餐的人少。研究小组对近500万名5~17岁的加拿大未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的被调查者每周头痛超过一次;按一周早晚餐共14顿统计,频繁头痛者一周平均只吃9顿,没有头痛者均值为12顿。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家庭收入和其他生活习惯等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经常与家人一起吃早晚餐的未成年人频繁头痛的风险,比不规律用餐者低8%。
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吃早餐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北京安贞医院的研究显示,与规律吃早餐的人相比,不吃早餐的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升高10.6%、5.5%、7.7%,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2.4%,同时空腹血糖水平也降低1.6%。此外,不吃早餐还与肥胖、心血管疾病、脑出血等风险增加有关。日本的一项研究跟踪8万余人长达13年,发现不吃早餐者脑出血风险高出36%。
那么,一顿合格的早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专家建议,早餐应包含四大类食物:
- 谷薯类:如全麦面包、燕麦、红薯等,提供必要的碳水化合物
- 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豆腐等
- 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 坚果种子:提供健康脂肪和额外营养
“早餐要吃得早,最好在起床后20-30分钟内用餐,”刘爱玲研究员建议,“同时,早餐应占全天食物总量的25%-30%,能量供给与午餐相当。”她还提醒,早餐时间不宜太晚,尽量在9点前吃完。
对于时间紧张的上班族,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健康早餐,比如全麦三明治、酸奶水果杯等。而对于学生群体,家长应注重优质蛋白和多种营养素的补充,为学习和成长提供支持。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不仅关乎短期的身体状态,更会影响长期健康,”刘爱玲总结道,“养成规律吃早餐的习惯,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