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金融航旅行业成重灾区,19500起数据泄露事件暴露电诈风险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27: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金融航旅行业成重灾区,19500起数据泄露事件暴露电诈风险

01

电信诈骗持续高发,个人信息泄露成重要诱因

2024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以四川省为例,截至2024年底,全省电诈案件警情数、案件数、损失数虽然同比下降19.94%、13.62%、14.29%,但诈骗罪起诉人数却同比上升58.65%,返还被骗群众资金3.1亿元。这表明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依然猖獗,且呈现出向境外转移的趋势。

02

个人信息泄露:电信诈骗的源头之水

个人信息泄露是电信诈骗的重要源头。据威胁猎人发布的《2023年数据泄露风险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网监测并分析验证有效的数据泄露事件超过19500起,涉及金融、物流、航旅、电商、汽车等20余个行业。其中,金融行业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数量最多的行业,航旅行业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数量更是大幅增长。

这些泄露的个人信息主要通过匿名群聊、暗网等渠道传播,占比高达92%。泄露原因主要包括运营商通道泄露、内鬼泄露、黑客攻击等,其中合作伙伴和内部人员是主要泄密源头,占到54.6%。这些泄露的个人信息为电信诈骗分子提供了精准的目标信息,使得诈骗活动更加猖獗。

03

法律重拳出击:《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面对严峻的个人信息安全形势,我国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应当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下列事项:

  • 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名称或者姓名和联系方式
  • 个人信息的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处理的个人信息种类、保存期限
  • 个人行使本法规定权利的方式和程序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告知的其他事项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04

十大反诈公式:教你轻松识破诈骗套路

面对花样百出的电信诈骗手法,福建省公安厅总结了十大反诈公式,帮助公众轻松识破诈骗套路:

  1. 你犯事了+安全账户=诈骗
  • 公检法机关不会设立“安全账户”,要求把钱款转到“安全账户”的一定是诈骗。
  1. 网恋交友+介绍投资=诈骗
  • 这是典型的“杀猪盘”诈骗,通过网络交友取得信任后诱导投资赌博。
  1. 刷单+小额返利+加大投入=诈骗
  • 刷单返利类诈骗案件最为常见,初期小额返利后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
  1. 冒充领导或熟人+着急借钱=诈骗
  • 通过电话、短信、社交软件冒充熟人或领导要求转账的,一定要当面核实。
  1. 快递丢失赔偿+索要验证码=诈骗
  • 检查快递信息并向快递公司核实,切勿随意透露验证码。
  1. 赠送游戏“装备”+扫码领取=诈骗
  • 谨慎添加好友,不轻信免费赠送,不轻易扫码。
  1. 发购物广告+转账付款=诈骗
  • 陌生人的商品广告信息要警惕,尽量在正规平台购物。
  1. 航班取消+提供退改签+转账=诈骗
  • 收到退改签信息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非旅客原因造成的航班取消可免费办理退改签。
  1. 免征信+低利息+保证金=诈骗
  • 所谓“无抵押”“免征信”“低息快速放款”都是诈骗话术。
  1. 陌生链接+下载APP+付费激活=诈骗
  • 不要通过不明链接下载APP,正规应用市场检索不到的APP坚决不能安装。
05

提高警惕,共筑信息安全防线

电信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威胁。面对这一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习防诈骗知识,同时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电信诈骗犯罪,保护好我们的“钱袋子”和信息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