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窖池见证,泸州老窖跻身千亿企业
400年窖池见证,泸州老窖跻身千亿企业
公元1573年,明朝万历年间,一座酿酒窖池在四川泸州建成。这座窖池不仅见证了中国白酒的发展历程,更成为了中国酒文化的象征。这就是被誉为“国宝”的1573窖池群,它不仅是活着的历史,更是泸州老窖乃至整个泸州市的经济引擎。
从文化遗产到旅游胜地
走进泸州老窖景区,仿佛穿越回了数百年前的酿酒现场。这座位于泸州市江阳区的4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数十万游客前来参观。景区内,始建于1573年的国宝窖池群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这些窖池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被誉为“活态文物”,因为它们从未间断过酿酒生产。
游客们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察到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这项始于1324年的酿酒工艺,已经传承了24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内的泸州老窖博物馆系统梳理了泸州酒史,展陈历代酒器和文献资料,让游客得以一窥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除了历史文化,景区还提供了丰富的互动体验。游客可以亲自参与酿酒过程,品尝新鲜出炉的美酒,甚至定制属于自己的酒品。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也成为了酒文化的传播者。
文化活动:以酒为媒,连接世界
泸州老窖深知,要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必须不断创新表达方式。近年来,企业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不仅提升了自身品牌价值,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每年春季,泸州老窖都会举办盛大的封藏大典。这项活动以中国传统祭祀礼仪为基础,融合歌舞、戏曲等艺术形式,展现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典上,泸州老窖会将新酿造的春酿封存入库,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2017年起,泸州老窖开始主办国际诗酒文化大会,邀请全球诗人、作家和艺术家齐聚泸州,以诗酒为媒,促进文化交流。这项活动不仅提升了泸州的国际知名度,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国际舞台上,泸州老窖更是频频亮相。作为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高级别赞助商,国窖1573已成为澳网唯一指定白酒。此外,企业还与奥运会、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等国际赛事合作,通过体育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白酒文化。
科研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泸州老窖也积极拥抱现代科技。2003年,企业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工作站围绕发酵工程、信息技术、药学等领域开展科研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科研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也为地方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泸州老窖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推动了整个白酒行业的技术进步。同时,企业还积极布局大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为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经济贡献:千亿企业带动区域发展
2024年,泸州老窖集团营收突破千亿大关,成为泸州市乃至四川省的重要经济支柱。集团业务涵盖酒类、证券、贸易、科技等多个领域,拥有300多家成员企业。其中,酒业虽然只占三成左右的营收,却贡献了约88%的毛利,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
作为地方龙头企业,泸州老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多种方式反哺地方经济。企业与叙永县等贫困地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乡镇发展特色产业。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旅游项目,带动当地服务业发展,为地方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展望未来: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泸州老窖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企业将继续深耕酒业主业,同时拓展大消费、大金融、大流通等业务板块,构建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通过持续的科研创新和文化传承,泸州老窖不仅将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动力,也将让中国酒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1573国宝窖池群,这座见证了中国白酒发展历程的“活态文物”,正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带动着一方经济的蓬勃发展。在传承与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泸州老窖正书写着中国酒文化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