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致伤频发,卫健委发布14类常见致伤诊疗规范
动物致伤频发,卫健委发布14类常见致伤诊疗规范
近年来,动物伤人的新闻时有报道,如大家所知的2016年北京八达岭老虎伤人案,2020年上海野生动物园黑熊伤人事件,再到去年媒体报道峨眉山景区野猴伤人,成都2岁女童惨遭猎犬撕咬重伤等。这些新闻让我们感到无比痛心,每一起案例都在警醒我们,对待动物,我们要充满爱心,更要心存敬畏,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会饲养宠物。宠物很萌很可爱,但也是潜在危险源。很多人看到可爱的猫狗都想靠近摸一摸,殊不知这种行为也是相当危险的。有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约1001万人次到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就诊,其中67.8%就诊者的致伤动物为犬,21.8%为猫,10.4%为其他动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致伤风险,以及如何预防动物伤害。
常见的动物致伤有哪些?
2021年8月,我国卫健委发布了《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其中罗列了14类常见动物致伤,包括:犬咬伤、猫抓咬伤、啮齿动物致伤、蛇咬伤、猴咬伤、马咬伤、猪咬伤、禽类啄伤、胡蜂蜇伤、海蜇蜇伤、蚂蚁蜇伤、蜱咬伤、蜘蛛咬伤、石头鱼刺伤。其中,犬咬伤是动物致伤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动物致伤除造成人体组织损伤外,还可能引起细菌、病毒感染,中毒,过敏性休克等其他严重后果。
如何预防动物致伤?
- 定期为家中宠物体检和接种兽用疫苗。
- 与宠物玩耍后及时洗手。
- 当身体出现伤口时,禁止动物舔舐,以免造成感染。
- 外出偶遇陌生动物时,请保持安全距离,不随意靠近或触摸它们;不与它们对视;不转身就跑或大声尖叫;偶遇没有牵引绳的动物请马上避开。
- 学会正确区分动物状态,当动物处于进攻状态时,请及时躲避或远离。
- 野外游玩不随意进出草丛或灌木丛,建议长袖衣裤,谨防蜂类或爬行类动物致伤。
动物致伤如何处理?
- 犬咬伤、猫抓咬伤
根据不同的暴露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建议到医院进行规范处置。
(1)Ⅰ级暴露:皮肤完好的情况下接触动物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处理措施】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其他医学处理。
(2)Ⅱ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轻微抓伤或擦伤;皮肤破损但无出血。
【处理措施】
①规范清洗。被抓咬后,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比如在水龙头下)清水反复冲洗15-20分钟。
②伤口消毒。彻底冲洗后用含碘制剂(2%-3%碘伏)或其他皮肤黏膜消毒剂消毒伤口及内部。
③规范接种狂犬疫苗。
(3)Ⅲ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伴有出血;破损皮肤被舔舐;皮肤或黏膜被动物体液污染;接触蝙蝠。
【处理措施】
①除与Ⅱ级暴露一致外,对于污染严重的病例,建议前往医院进行更进一步的伤口处理。
②尽快接种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
③接种狂犬病疫苗。
- 啮齿动物致伤
啮齿动物致伤(鼠咬伤为主)是位于犬咬伤、猫咬伤之后的第三大动物致伤来源。被鼠咬伤后,首先应用肥皂水清理伤口,涂抹碘酒。伤口简单处理后,请及时去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开展治疗。
- 蜂类动物蜇伤
常见的蜂类有蜜蜂和黄蜂(马蜂)。
当被蜜蜂蜇伤时,首先应用镊子将毒针取出,切勿用手直接掐捏毒针末端,导致毒液进入皮肤,其次可用碱性溶液如肥皂水冲洗伤处。
当被黄蜂蜇伤时,应用酸性溶液如食醋冲洗伤处。
被蜂蜇伤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急救。
以上就是几类常见动物致伤的处理方法。简而言之,在发生动物致伤后第一时间要确保自己所处环境安全,然后重视伤口的处理,并且第一时间去就近医院接受治疗。
动物可爱也要防范动物伤害哟!只有当大家都具备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动物行为,有效地预防动动物伤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广动物伤害防范知识培训,共同构建一个安全且友善的社会。最后祝愿大家平安、健康、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