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脑鸣治疗需兼顾心理,认知疗法效果显著
专家:脑鸣治疗需兼顾心理,认知疗法效果显著
脑鸣,这种令人困扰的颅内嗡嗡声或蝉鸣声,可能不仅仅是生理问题,更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黄世昌指出,心理咨询在脑鸣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因脑鸣引起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脑鸣:不只是生理问题
脑鸣,医学上称为颅鸣,是一种常见的听觉异常现象。患者会感到颅内或耳内有持续性的响声,如嗡嗡声、蝉鸣声等,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脑鸣的成因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 生理因素: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耳部疾病等
-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嘈杂环境、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
其中,心理因素在脑鸣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葵指出,焦虑引起的脑鸣,只有把焦虑症完全控制,脑鸣症状才能完全好转。这表明,心理状态与脑鸣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心理咨询:脑鸣治疗的新思路
传统的脑鸣治疗往往侧重于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而忽视了心理因素的影响。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咨询在脑鸣治疗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重塑思维模式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脑鸣带来的困扰。具体方法包括:
- 识别和挑战负面思维:帮助患者认识到脑鸣并不意味着严重的健康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 行为实验:鼓励患者在脑鸣发作时进行放松训练,观察症状是否有所改善
- 暴露疗法:逐步让患者适应脑鸣,减少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放松训练:缓解身心紧张
放松训练是另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由焦虑引起的脑鸣。常见的放松技巧包括:
- 深呼吸练习:通过缓慢、有节奏的呼吸,帮助患者放松身心
- 渐进性肌肉放松:依次放松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减轻整体紧张感
- 冥想和正念:培养患者对当下的觉察,减少对脑鸣的关注
临床案例:心理治疗的效果
一项针对焦虑引起脑鸣的临床研究显示,经过8周的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70%的患者脑鸣症状明显改善,50%的患者焦虑水平显著降低。这表明,心理治疗不仅能够缓解脑鸣症状,还能改善患者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综合治疗:多管齐下效果好
虽然心理咨询在脑鸣治疗中效果显著,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方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孙庆利建议,脑鸣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根据具体病因使用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
- 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微波理疗等
- 中医治疗:针灸、中药调理等传统方法
-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健康饮食
心理治疗与这些方法相结合,可以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通过心理咨询改善患者情绪后,药物治疗的效果可能会更好;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从而减轻脑鸣症状。
积极面对:重获宁静生活
脑鸣虽然令人困扰,但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显著改善。重要的是,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同时,家人和社会的支持也至关重要。通过综合治疗,患者可以重新获得宁静的生活。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在遭受脑鸣的困扰,不妨尝试一下心理咨询这种新的治疗方式。它不仅能帮助你缓解症状,还能提升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