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厕所日:上海普陀打造“智慧+艺术”公厕新模式
世界厕所日:上海普陀打造“智慧+艺术”公厕新模式
今天是“世界厕所日”,这个由联合国设立的国际日,旨在推动全球卫生设施的改善,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安全、清洁的如厕环境。2024年世界厕所日的主题是“Sanitation for peace”(为和平而设的卫生设施),强调了卫生设施对于社会和谐与人类尊严的重要性。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之一的普陀区,近年来在公厕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不仅注重数量上的布局完善,更在品质和服务上不断创新突破,让“方便”之事变得更加便捷舒心。
智慧化管理:科技赋能提升服务品质
位于普陀区半马苏河公园2号绿地游艇码头旁的长风湾驿站公厕,是2024年上海“最美厕所”获奖单位之一。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公厕,不仅外观与苏河两岸环境相得益彰,更在内部配备了先进的智慧管理系统。
走进公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智慧平台显示屏,上面实时显示着公厕内部的空气质量、温湿度、蹲位使用情况、客流量等指标数据。这些信息不仅让使用者对公厕运行情况一目了然,也为管理者提供了科学依据,便于及时调整清洁和维护策略。
公厕内部还配备了空气净化系统和智能温控系统,确保环境舒适宜人。在卫生方面,公厕采用了智能节水装置和环保装饰材料,既保证了清洁卫生,又实现了节能减排。值得一提的是,公厕还引入了“高温蒸汽清洁机”“多功能洗地机”等新型保洁工具,不仅提高了清洁效率,还增强了消毒杀菌效果。
人性化设计:关爱特殊群体,提升如厕体验
在普陀区,公厕不仅是解决生理需求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空间。启动林公园·蝉鸣公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座以“蝉”为主题设计的公厕,不仅外观独特,更在功能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各类人群的需求。
公厕内部设置了适老适幼化设施,如安全扶手、儿童马桶等。同时,还特别设计了第三卫生间,配备了婴儿护理台、折叠座椅等设施,为带小孩的家长和需要特殊照顾的人群提供了便利。此外,公厕还融入了科普教育功能,通过声感互动装置,让市民在如厕之余还能聆听蝉鸣,感受自然之美。
艺术化呈现: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在普陀区,公厕也可以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天安·千树L1-西卫以其独特的设计和艺术氛围,成为了苏州河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公厕内部装饰着精致的艺术画作,起伏式的墙面设计既保证了隐私性,又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全自动感应式洁具的设置,不仅方便了使用者,也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科学布局:让“方便”之事更加便捷
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上海全市已有1003座环卫公厕实行24小时开放,占全市2900多座环卫公厕的三成。在普陀区,85座环卫公厕经过科学评估,实现了24小时开放。
为了确保24小时公厕的高效运营,普陀区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例如,对每座公厕进行压力测试,记录夜间如厕人数和使用情况;根据人流量调整夜间开放的厕位数量;在无人值守的公厕安装智能紧急呼叫装置等。这些措施既满足了市民的需求,又有效控制了运维成本。
结语
小小公厕,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普陀区通过智慧化管理、人性化设计和艺术化呈现,不仅解决了市民的如厕难题,更将公厕打造成了展现城市温度的新窗口。在这个世界厕所日,让我们为普陀区的公厕建设点赞,也为所有致力于改善公共卫生条件的人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