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发霉,切掉霉变部分就能放心吃?千万要小心……
年糕发霉,切掉霉变部分就能放心吃?千万要小心……
年糕发霉了怎么办?切掉发霉的部分就能继续食用吗?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年糕发霉的危害,并介绍不同派系年糕的特点以及实用的防霉方法。
年糕又被称为“年年糕”,是“年年高”的谐音,蕴含着欣欣向荣、年年高升的美好寓意,深受大家的喜爱。春节期间,有些小伙伴家里囤了不少年糕,如果储存不当,就会出现年糕发霉的情况。有些人认为只要切掉发霉的部分,就可以继续食用,这是对的吗?
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能吃!
年糕切掉发霉的部分为何还是不能吃?
年糕是由大米经过浸泡、磨粉、蒸煮、撞揉挤压、定型及冷却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一般认为,密度高的食物比较难发霉,年糕质地结实,理论上较难发霉。但事实刚好相反,因为年糕富含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的营养供霉菌生长繁殖,如果食品在一个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很可能就会变坏。
(图源:网友供图)
好多人认为只要切去发霉部分,就可以继续食用。但是,切去的表面部分只是霉菌的菌丝,其实周围甚至年糕里面还有好多肉眼看不到的霉菌孢子和菌丝。霉菌孢子无色、无味、无臭,有些霉菌可以产生耐热的毒素,高温烹饪无法消除。
我们很难用肉眼判断年糕受到霉菌污染的程度,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整盘年糕都不要继续吃,以避免误食霉菌。
(图源:深圳市场监管公众号)
万一吃了发霉年糕,轻则可引发急性肠胃炎,重则损害肝脏,还可能致癌,影响身体健康。
年糕的派系有哪些?
中国各地年糕种类繁多,在食品学科和市场规范中,并没有非常明确、系统的划分。但在食品行业和民间美食界,根据原料、口味和做法,传统上将年糕大致归纳为三个派系。
1. 北派年糕
原料:糯米、黍米
味型:甜
黄米炸糕(图源:博物)
北派年糕以东北、西北和华北的年糕为主,原料多用糯米和黍米,几乎都是甜味的。
制作这类年糕,通常都是先将米浸泡,再研磨成米粉。而后直接铺在容器内上锅蒸,比如北京的盆糕、东北的撒年糕。或者将米粉和成面团下锅油炸,例如西北的黄米炸糕。
因米粉直接加热容易结块,且缺少舂压环节,因而北派年糕质地相对粗糙些,弹性也略差,但吃起来却更为软糯,还能吃出“米香味”。
撒年糕(图源:博物)
2. 江南派年糕
原料:粳米、糯米
味型:咸甜、甜
江南派年糕主要指江苏、浙江一带出产的年糕。这些年糕中,有的以全糯米为主料,有的则是用粳米和糯米混合。水磨年糕的原料,大都由粳米和糯米混合而成。在口味上,“江南派”既有甜味的,也有咸甜味的,比如全糯米制作的猪油年糕。
猪油年糕(图源:博物)
江南派年糕在制作中,“打”和“揉”的工序都必不可少,做出的年糕质地细腻,表面光滑。
如果添加粳米,增加年糕中直链淀粉的比重,它们的黏软度就会下降,吃着不粘牙。
3. 华南派年糕
原料:糯米
味型:咸、咸甜、甜
华南派年糕盛行的区域,涵盖福建、两广和港澳台等地。
这一带的百姓大都对过年祭祀特别重视,所以很多年糕都做成琥珀色、红色等喜庆吉祥的颜色,比如福建、台湾的红龟糕、糖粿。这里的人们还喜欢在糯米粉浆里加入花生、腊肠、萝卜等辅料,做成纯咸味年糕。
此外在揉压粉团时,“华南派”还经常加入猪油,来给年糕增亮提香。
红龟糕(图源:博物)
如何预防食物发霉?
发霉的食物不可以继续食用,不仅仅是因为发霉食物的内部成分已遭到破坏,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比如一些发了霉的花生、大豆等,这些食物中还可能还有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可诱发癌症,危害人体健康。那么,我们如何预防这一现象发生呢?
首先,低氧保藏防霉。霉菌多属于需氧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氧气,所以瓶(罐)装食品在灭菌后,充以氮气或二氧化碳,加入脱氧剂、将食物夯实,进行脱气处理或加入油封等,都可以造成缺氧环境,防止大多数霉菌繁殖。例如香肠、肉类腌制食品等,用棉签蘸上少许菜油或香油,均匀地涂抹在其表面,即可防霉变。干香茹、木耳、笋干、虾米等干货置密封的容器内保存。
其次,低温防霉。肉类食品在0℃的低温下,可以保存20天;年糕完全浸泡在装有水的瓷缸内,水温保持在10℃以下,可防霉变。
最后,食物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较好。
还有就是发霉的玉米、花生等大粒谷物,可用人工方法把发霉的玉米粒、花生粒挑掉;发霉的麦子、大米等小粒谷物可用漂洗的方法将霉粒漂洗掉。
你家乡的年糕是什么样的?
你最喜欢吃什么口味的年糕?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