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职师大班墨文化育人结硕果,在世界职教大会斩获9金
天职师大班墨文化育人结硕果,在世界职教大会斩获9金
2024年11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天职师大”)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大放异彩。学校学生在大赛中斩获9枚金牌,金牌数占天津代表队的三分之一。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天职师大学子的风采,更是学校独特育人模式——班墨文化育人成果的集中体现。
班墨文化的内涵与渊源
班墨文化,顾名思义,源自中国古代两位杰出工匠——鲁班和墨子。鲁班被誉为“木工鼻祖”,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精神闻名于世;墨子则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倡导“兼爱”“非攻”,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选择这两位历史人物作为文化象征,体现了天职师大对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的深刻理解。
班墨文化如何融入校园生活
走进天职师大,一座充满匠心的校园映入眼帘。2023年建成的班墨园,是学校班墨文化的重要载体。园内设有“鲁班传说浮雕画”“班墨亭”“鲁班锁雕塑小品”“鲁班雕像”“墨子雕像”等文化景点,每一处都凝结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精神。
然而,班墨文化的影响远不止于物质层面。学校将班墨文化、工匠精神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和校风校训,形成“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创新性地实施“双证书”一体化、“双导师、双基地”硕士层次培养等模式,并创立了完整的本硕博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实践活动:让班墨文化落地生根
天职师大深知,文化育人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和领悟。学校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全过程。
顶岗实习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技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团活动也是班墨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学校组建了大学生班墨文化宣讲团,培养“班墨园”金牌讲解员,组织学生在“三园一馆”开展读书朗诵会等各类主题团日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
班墨文化育人的成效
班墨文化育人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上。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凯特,就是这一育人模式的受益者。
2021年,凯特进入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埃塞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合作建立的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学习。凭借着出色的学业表现,今年9月,她来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方式,让我深受启发。”凯特说,“感谢鲁班工坊,让我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凯特的故事,是天职师大班墨文化育人成效的一个缩影。学校毕业生广泛分布于职业院校及企业,许多人已成为行业骨干和技能大师。他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传承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班墨文化育人的示范意义
天职师大班墨文化育人的成功经验,正在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职业教育提供借鉴。学校在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展示了其班墨文化育人成果,获得广泛认可。学校师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进一步证明了这种育人模式的有效性。
班墨文化育人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学校对职业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正如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所说:“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天职师大通过班墨文化育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塑造了他们的人格品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在新时代背景下,天职师大将继续大力实施班墨文化品牌创建工程,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历史文化及各专业文化有机结合,增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文化底蕴。学校将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推动传统文化繁荣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