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副楹联里的三国智慧:武侯祠“攻心联”解读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08:3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副楹联里的三国智慧:武侯祠“攻心联”解读

成都武侯祠,这座承载着三国历史与文化记忆的圣地,不仅因诸葛亮的智慧而闻名,更因其精妙绝伦的楹联艺术令人叹服。这些楹联不仅是书法瑰宝,更是对诸葛亮精神和治国理念的高度概括。

01

“攻心联”:千古治蜀智慧

武侯祠中最负盛名的楹联当属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所作的“攻心联”:

  •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 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对联以短短三十字,勾勒出诸葛亮的军事谋略与治国哲学。上联通过孟获七擒七纵的故事,揭示了“攻心为上”的策略精髓;下联则借法正谏言之事,阐述了治理需顺应时势、宽严相济的道理。此联不仅是对诸葛亮治蜀思想的精准提炼,也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堪称“以史为鉴”的典范之作。

02

草庐联:隐居与抱负的对话

另一副佳作出自清代南阳知府顾嘉蘅之手,悬挂于卧龙岗草庐正门:

  • 上联:抱膝此安居,觉异日桑种成都殊非本念;
  • 下联:长吟谁与和,问当年曲赓梁甫可有遗音。

这副对联将诸葛亮的隐居生活与其志向巧妙结合。上联写他淡泊明志,却怀揣匡扶汉室的壮志;下联则借《梁父吟》表达其未竟的理想与孤独求索的心境。寥寥数语,勾画出一个既有田园情怀又具天下抱负的智者形象。

03

其他经典楹联:智慧与情感的交融

武侯祠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对联,如:

  •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游俊题)
  •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郭沫若题)
  •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沙孟海集杜甫诗题)

这些对联或赞颂诸葛亮的忠诚与才智,或抒发后人的敬仰之情,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04

楹联背后的故事

赵藩,这位创作“攻心联”的滇云名儒,其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出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自幼聪颖,有“神童”之称。虽科举之路坎坷,但他凭借卓越的才学,最终成为云贵总督岑毓英的幕僚。光绪十八年(1892年),经岑毓英举荐,赵藩被光绪皇帝召见后,试用于四川筹饷局任提调,已到不惑之年的赵藩开始步入仕途。

赵藩在四川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办案公正,百姓称他“赵青天”。他提出的“攻心联”不仅是对诸葛亮治蜀思想的总结,更是对当时四川总督岑春煊的劝谏。可惜,这番良言并未得到采纳,反而招致贬谪。但正是这副意韵隽永的名联,让赵藩的政治理想得以流传后世。

05

儒家思想的传承

武侯祠的楹联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结晶,更是儒家思想的载体。从“攻心联”中可以看出,赵藩深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武力征伐。这种思想与诸葛亮的治国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儒家“以德治国”的核心思想。

而顾嘉蘅的草庐联则体现了儒家的“隐逸”与“入世”思想的矛盾统一。诸葛亮虽有隐居之志,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报国之路,展现了儒家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06

文化价值与历史传承

武侯祠的楹联不仅是对诸葛亮的赞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们承载着儒家思想的精髓,展现了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和审美观念。

走进武侯祠,品味这些楹联,仿佛穿越时空,与一位伟大的智者展开了一场心灵对话。这些楹联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与思想的交汇点,启迪着后人思考治国之道与人生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