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引发心理压力,四种方案助你缓解不安
战争引发心理压力,四种方案助你缓解不安
2022年2月24日,欧洲两国边境燃起战火,虽然远在台湾的我们听不见隆隆的炮声、闻不到刺鼻的硝烟味,但战争引发的不安,或许正丝丝地飘入我们的大脑,而我们却浑然不觉。
前言
2022年2月24日,欧洲两国边境燃起战火,虽然远在台湾的我们听不见隆隆的炮声、闻不到刺鼻的硝烟味,但战争引发的不安,或许正丝丝地飘入我们的大脑,而我们却浑然不觉。有朋友分享,在战事爆发的那段时光,家人一起在客厅观看新闻转播的战事信息,被还在读幼儿园的孩子看到了大批人民挤在地铁站避难的画面。孩子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他们不回家,要挤在火车站里睡觉?”朋友耐心解释了什么是战争,说明因为战争让他们无家可归,必须暂时待在车站里比较安全,等战争结束,他们就可以回家了。虽然不知道孩子究竟听懂了多少,但可以确定的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孩子晚上睡觉时特别黏人,非得要有爸爸或妈妈抱着才肯入睡,有时半夜还会忽然醒来,带着模糊的声音说:“抱抱。”
面对战争的感觉
孩子的感受比较容易从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而孩子通常有一套照顾自己感觉的方式,但大人可能就不那么单纯了。大人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很容易就学会了情绪对工作或人际关系是没益处的,甚至被赞许为冷静理性的人,所以习惯压抑情绪,也渐渐隔绝感受,久而久之当自己有些焦虑、不安、生气、愤怒的感觉,就习惯忽略,也以为忽略就没事了,但往往这些情绪总在不经意的时候冒出来干扰你。比如有些时候会莫名觉得烦躁、低落、无法专心,明明“好像没什么事”但总感觉不太对劲?当别人关心问你:“怎么好像看起来很累?”你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草草地说:“不知道,但也没什么事。”
另一位朋友分享,最近做事的确心烦气躁,一开头还搞不清楚是什么原因,直到她的先生提醒:“你是不是有点太关注战争了?”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对战争其实是“很有感觉的”,焦虑自己会不会哪天也遭遇到战争,愤怒那位引发战事的领导人,伤害到平民百姓。这些感觉都反映在最近工作上的烦躁和不断关注战事信息,而自己却浑然不觉。
最后,她选择好好照顾这些感受,于是好好地、认真地拥抱身边的家人,更有趣的是,她将引发战事的领导人照片打印出来,用孩子的橡皮筋枪射照片直到照片破掉,宣泄她的愤怒。说也神奇,在那之后烦躁的感觉明显消退,也能够减少关注战事信息的时间。
情绪压力的呈现状态
若平时习惯压抑情绪,那么当情绪压力来临时,往往很难察觉,如果有以下这五点状况,可能就需要暂停一下,检视自己的生活和情绪状态。
- 不明的烦躁感,容易生气或悲伤。
- 记忆力、专注力下降,比以前更容易犹豫不决。
- 没做什么体力活动,却觉得疲倦、倦怠。
- 常做噩梦,有睡好像没睡。
- 莫名渴望高热量食物,像是甜食、炸物。
情绪压力呈现的状态因人而异,如果能时常关照一下自己,能把现在的状态“跟过往的自己比较”,就能更精准找到自己面临压力的身心状态。要跟多久前的自己比较呢?建议可抓2周至一个月作为观察区间。
四类情绪舒缓妙招
如果发现自己的状态有些“不正常”,这里介绍四类情绪舒缓妙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尝试一下!
生理型舒压:如果你的压力症状多出现在生理方面,例如胸闷、手脚冰冷、头晕、皮肤变差等,可以尝试更多身体感觉的舒压活动。例如:按摩、运动、瑜伽、吃喜欢的食物。
认知型舒压:最近容易感到疲倦(要排除体力活动)、记忆力和专注力变差等状态,适合采用认知型的舒压方式。例如:读书、思考(玩桌游也算哦!)、意见交换、邀请讨论、参加演讲或读书会等。
情绪型舒压:情绪型压力容易有烦躁感、易怒、缺乏耐心和热情,也容易会有不想与人接触的感觉。可以试试看情绪型舒压方式,例如:找信任的人谈心、在安全的地方哭泣、释放情绪(比如上面提到的,拿战事发起者的照片发泄)、艺术欣赏、冥想、灵性或宗教活动。
行为型舒压:适合最近感到睡眠质量变差、多梦、人际退缩、自信心低落的情况,可以尝试行为型舒压方式。例如:拼图、园艺、乐高、模型等手做类活动;到处逛逛(商场、博物馆、动物园、各地景点等);玩宠物。
舒压活动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能够察觉到自己正处于压力症状中,不要放任这些症状蔓延,正视压力症状,并且关心自己。如果压力症状真的太强烈,建议就医身心科或精神科,使用专业心理咨询也是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