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晨团队发现慢性结肠炎新疗法靶点,TFH细胞成关键突破口
董晨团队发现慢性结肠炎新疗法靶点,TFH细胞成关键突破口
近日,西湖大学董晨团队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T滤泡辅助细胞(TFH)和树突状细胞(DC)在慢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为慢性结肠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背景与发现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复杂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信号通路。董晨团队的研究聚焦于TFH细胞和DC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这种相互调节在结肠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团队使用T细胞转移性结肠炎模型,发现在结肠淋巴滤泡中存在由成熟DC和TFH细胞组成的淋巴样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TFH细胞不仅促进DC的积累,还通过分化为长寿命的致病性TH1细胞,持续推动结肠炎的发展。
机制解析
TFH细胞是CD4+ T细胞的一个亚群,通常在生发中心反应中辅助B细胞。然而,董晨团队的研究揭示了TFH细胞在慢性结肠炎中的新角色。研究发现,DC通过提供IL-6和ICOS信号,促进TFH细胞的早期分化。随后,TFH细胞表达的LTa1LTb2二聚体作用于DC表面的LTβR,促进成熟DC的聚集,形成“DC-T cluster”结构。
更令人惊讶的是,TFH细胞在迁移到结肠固有层后,能够转分化为致病性TH1细胞。这种转分化过程赋予了T细胞抗凋亡特性,使其成为肠道内炎症性CD4+ T细胞的主要来源,从而推动了结肠炎的持续发展。
临床意义与未来展望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首先,它揭示了慢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一个全新的免疫学途径,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靶点。例如,通过阻断TFH细胞和DC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成为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此外,这一研究还提示了TFH细胞在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复杂作用。传统上认为TFH细胞主要通过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发挥作用,但董晨团队的研究表明,TFH细胞在没有B细胞参与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细胞转分化直接参与疾病进程。
这一突破性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慢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理解,也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针对TFH细胞和DC相互作用的治疗策略可能会为慢性结肠炎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