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开展海洋科普活动,700师生零距离接触国之重器
中大开展海洋科普活动,700师生零距离接触国之重器
近日,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携手南方海洋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海洋科普活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通过科普讲座、科学实验、基地参观等形式,为珠海市700余名师生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洋探索之旅"。
专业科普点燃科学梦想
在科普讲座环节,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考察中心探测技术总工程师崔运璐,为中学生带来《中国深海安全战略实施与关键技术装备发展形式的思考》专题讲座。从"海龙Ⅲ"深海试航到"蛟龙号"、"深海勇士"、"奋斗者"等国之重器,崔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仿佛置身于深海探索的最前沿。
生态环境与碳汇项目组成员李亚丽博士则以《探索海洋的工具——科学考察船》为题,为小学生量身打造了一堂趣味科普课。她从"我们为什么要认识海洋"切入,通过互动问答,成功激发了孩子们对海洋世界的好奇心。随后,她结合自己的科考经历,详细介绍了新一代科学考察船"珠海云"和"中山大学"号的优势,让师生们直观感受到海洋观测技术的日新月异。
动手实验开启探索之旅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动手实践更能激发科学兴趣。在科学实验环节,南方海洋实验室海洋工程技术与试验平台张元盛工程师带领同学们制作蒸汽船模型。通过讲解蒸汽动力原理和动手组装,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物理学中的热能转换、牛顿力学等基本概念,还亲眼见证了自己制作的蒸汽船在水中缓缓启动,成就感满满。
而在潜水艇科学实验中,李亚丽博士先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动画介绍了潜水艇上浮下潜的原理。在老师和志愿者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完成了潜水艇的组装,并在水池中进行实践。当向艇内气球注入空气时,潜水艇上浮;相反,抽出空气时,潜水艇缓缓下沉。这一神奇的现象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也让他们对科学原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基地参观感受科研魅力
为了让参与者更直观地感受海洋科学的魅力,活动还安排了基地参观环节。在南方海洋实验室可视化中心与地质博物馆,师生们近距离接触珍稀标本及矿石,聆听地质矿物博物馆董一静老师的讲解。此外,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还组织珠海市两所中学的72名师生代表登船参观"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一国之重器在我国海洋科考领域的重大意义。
科普活动助力海洋保护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科学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环保意识的启蒙。通过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科考船的工作原理以及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参与者们深刻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珠海市第一中学附属金湾学校校长郭精宇表示:"希望能够把专家的科学家精神引入校园,给孩子们从小就种下科学家的梦想。"
南方海洋实验室的志愿者团队及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一路鲸奇"鲸豚保护宣教团队还走进馨乐园幼儿园,为120名小朋友带去红树林和中华白海豚的知识分享,进一步构建浓厚的科普教育氛围。
未来展望:培养海洋科学人才
此次活动得到了学校、社区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不仅让参与者领略了海洋科学的魅力,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正如前沿研究中心海平面与古气候变化组负责人杨虎研究员所说:"好奇心是知识的种子",这些科普活动正在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培养未来的接班人。
通过此次科普活动,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不仅展现了其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实力,更体现了其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社会责任感。未来,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科普活动,为青少年打开探索海洋世界的大门,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