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启明”到“岁星”:中国古代星宿别称的文化密码
从“启明”到“岁星”:中国古代星宿别称的文化密码
在古代,星星们被赋予了无数的别名,这些称呼串联起古人对星辰的观察、信仰、敬畏以及无尽的文学和审美追求。古人以独特的智慧,将每一颗星星都赋予了独特的含义和象征,使得它们成为了神话传说中的主角,亦或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灵感之源。每一颗星星的名字,都蕴含着古人对宇宙奥秘的探寻与敬畏。或象征着权力与威严,如“紫微”、“天市”;或代表着爱情与美好,如“织女”、“牛郎”;亦或是象征着吉祥与繁荣,如“福星”、“禄星”。
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分别冠之以雅名: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瑶光)。这七颗星辰,不仅照亮了夜空,更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太白
太白,就是我们熟知的金星。它的别名亦富有诗意,被称为启明,如同破晓前的第一缕曙光,又被称为长庚,如同夜空中永恒的守护者,“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经》;
岁星
岁星乃是那浩瀚宇宙中的木星。它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岁月的更迭,“壬申夜,月掩岁星。”——《旧唐书》;
荧惑
她的名字——火星,既象征着炽热的激情,又仿佛预示着某种神秘的变动。“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淮南子·天文训》;
镇星
被赋予了“土星”之名,象征着稳定与厚重。“太岁在甲寅,镇星在东壁。”——《史记·天官书》;
辰星
它便是我们口中的水星。这颗星球,恰似其深邃而神秘的特质,令人在仰望星空的时刻,不禁对它产生无尽的遐想。“辰星谓之爨(cuan四声)星,或谓之免星。”——《广雅·释天》;
璇玑
象征着北斗之星的威严与指引;“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 ——《晋书·天文志》;
朱光
宛如天边初升的朝阳,“朱光彻厚地,鬱(yu四声)蒸何由开。”——杜甫《夏日叹》;
辰宿
它们不仅仅是星宿、星座的代名词,更是古人仰望苍穹,寄托思绪的寄托之物。“游气眇其高搴,辰宿焕焉华布。”——《魏书》;
星河
无数的恒星犹如点缀在夜空中的明灯,它们交相辉映,连绵起伏,共同构筑了这片壮丽无垠的星河。“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李清照;
曜魄
乃指那遥远天际的北极星。它如一颗永恒的明灯,高悬于苍穹之巅,引领着旅人的方向,“北辰谓之曜魄”——《尚书大传》;
星汉
这银河是天文的奇观,诉说着宇宙的深邃与神秘,承载着人类对未知的向往与探索。“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星孛
乃是古人对彗星的一种雅致别称。“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
顿顽
这颗流星,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夜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存在。“飞星大如缶若瓮,其后皎然白,前卑后高,此谓顿顽。”——《隋书·天文志》。
这些称呼是古代人们对浩瀚星空的深情厚意与独特认知,是古代智者们在天文、哲学、文学和宗教的想象力,每一颗星星的名字,都像是古人对宇宙无限奥秘的探寻与向往,凝聚着他们对天地万物起源与命运的深沉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