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作为词牌名,从古至今的几首比较出名的古代词作,共同欣赏
蝶恋花作为词牌名,从古至今的几首比较出名的古代词作,共同欣赏
“蝶恋花”作为词牌名,其意义深远而富有诗意。它原本可能源自古代民间歌谣或乐曲的标题,后来逐渐演变为文人填词的一种固定格式。蝶与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美好、纯洁与爱情的象征,蝴蝶对花朵的依恋与追逐,恰如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因此,“蝶恋花”这一词牌名,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一幅动人的画面,更寓意着词中所蕴含的深情厚意与缠绵悱恻。
1. 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年代:南唐
原文: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释义:
此词描绘了词人在深夜亭边漫步的情景,清明已过,春末将至,心中渐生伤春之感。细雨被微风吹散,淡月朦胧,云朵时隐时现。词人回想起春日里桃花李花盛开的景象,以及秋千上少女的欢声笑语,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仿佛有千万种思绪无法排遣。
赏析:
李煜的这首《蝶恋花》以景寓情,通过描绘春末夜景与回忆中的春日欢愉,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情感的怀念。词中“遥夜”、“闲信步”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氛围,而“伤春暮”、“千万绪”等则透露出词人内心的愁绪与感慨。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是蝶恋花词牌中的佳作之一。
2. 苏轼《蝶恋花·春景》
年代:北宋
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释义:
此词描绘了春日里的一幅生动画面:花儿凋谢,青杏初长;燕子飞翔,绿水环绕人家。柳枝上的柳絮被风吹得越来越少,但天涯海角总有芳草生长。墙内传来秋千的欢笑声,墙外的行人却只能听到佳人的笑声而不得见其人。渐渐地,笑声消失,只留下多情之人的惆怅与无奈。
赏析:
苏轼的这首《蝶恋花》以春日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比墙内墙外的不同景象与情感,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中“花褪残红”、“燕子飞时”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生机与变化,“多情却被无情恼”一句则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情感纠葛与无奈。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苏轼蝶恋花词作中的代表作之一。
3. 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年代:北宋
原文: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释义:
词人在西楼醉别之后,醒来已不记得具体情景,只觉人生如梦,聚散无常,如同春梦秋云一般容易消逝。月光斜照半窗,难以入眠,画屏上展开的吴山翠色更添几分孤寂。衣衫上残留着酒痕,诗句中满是凄凉之意。红烛似乎也感受到了词人的孤寂,空自垂泪,无法为词人分忧。
赏析:
晏几道的这首《蝶恋花》以醉别西楼为引子,展开了一段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深刻感慨。词中“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一句,道出了人生如梦、聚散无常的哲理,引人深思。而“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则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奈。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凄美,是晏几道蝶恋花词作中的佳作之一。
4.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年代:清代
原文: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释义:
此词以出塞为背景,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历史的沧桑。古今河山变幻莫测,画角声中,牧马频繁来去,一片荒凉景象,无人可诉。西风吹老了丹枫树,更添几分萧瑟。从前这里应有无数的幽怨与战争,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词人深情地询问,一往情深究竟有多深?或许只有深山的夕照与深秋的雨才能体会。
赏析:
纳兰性德的这首《蝶恋花·出塞》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沧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中“今古河山无定据”一句,概括了历史长河中河山的频繁变迁,“满目荒凉谁可语”则表达了词人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深切感受。而“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则以景寓情,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象之中,意境深远而感人。整首词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是纳兰性德蝶恋花词作中的代表作之一。
5.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年代:宋代
原文: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释义:
这首词以庭院深深为起兴,描绘了深闺中的孤寂与无奈。杨柳堆烟,帘幕重重,象征着女子内心的封闭与隔绝。玉勒雕鞍的游冶之处,高楼之上却望不见通往外界的章台路,暗示了女子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与失望。三月暮春,风雨交加,黄昏时分门户紧闭,无法留住春天的脚步。泪眼问花,花却无语,只见乱红纷飞,飞过秋千而去,更添几分凄凉与哀愁。
赏析:
欧阳修的这首《蝶恋花》以其深邃的意境与丰富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词中通过庭院深深、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等意象的营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闭而孤寂的深闺环境。而“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则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女子内心的渴望与失望。最后“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句,更是将词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哀愁。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是欧阳修蝶恋花词作中的代表作之一。
6.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年代:北宋
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释义:
此词以秋日景象为背景,借槛菊之愁、兰草之泣,描绘出深秋的凄清与孤寂。罗幕轻寒,燕子也成双成对地飞去,更添几分凉意与孤独。明月虽明,却不解人间离恨之苦,其斜光直至破晓还穿透着朱红色的门户。昨夜西风猛烈,吹凋了绿树,词人独自登上高楼,望尽天涯之路,心中满是无尽的思念与愁绪。想要寄书信以表相思,却又不知对方身在何方,只觉山长水阔,难以寻觅。
赏析:
晏殊的这首《蝶恋花》以其婉约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词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槛菊、兰露、罗幕、燕子、明月、西风等,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孤寂的氛围。而“明月不谙离恨苦”一句,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明月赋予了情感色彩,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下片则通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晏殊蝶恋花词作中的佳作之一。
7. 王国维《蝶恋花·侬作北辰星》
年代:近现代
原文:
侬作北辰星,君为南浦云。夜行各自分。
古往今来谁解语?苍天无语对斜曛。独立数峰青。
释义:
这首词以星辰与云彩为喻,表达了词人与恋人之间的分离与思念。词人自比为北辰星,而恋人则如同南浦之云,二者虽同属天空,却因夜行而各自分开。古往今来,谁又能真正理解这种分离之苦呢?苍天亦无语,只能默默地对着斜阳余晖。词人独自站立,望着远处数座青翠的山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思念。
赏析:
王国维的这首《蝶恋花》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词中以北辰星与南浦云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词人与恋人之间的分离状态,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而“古往今来谁解语?苍天无语对斜曛”一句,则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整首词意境开阔、情感深沉,是王国维蝶恋花词作中的独特之作。
8. 李冠《蝶恋花·春暮》
年代:南宋
原文: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释义:
这首词同样描绘了词人在春末夜晚的闲步与感慨。遥夜之中,词人在亭皋边漫步,清明已过,逐渐感受到春天的离去与暮春的伤感。细雨被微风吹散,淡月朦胧,云朵时隐时现。桃杏虽已凋零,但依稀还能闻到它们的香气在暗中飘散。是谁在秋千上欢笑呢?那笑声中似乎还夹杂着轻柔的私语。词人心中充满了相思之情,这相思如同千万缕思绪般纷乱复杂,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来安放。
赏析:
李冠的这首《蝶恋花·春暮》以其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吸引了读者的注意。词中通过清明过后的春暮景象、细雨淡月、桃杏香气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而词人对秋千上欢笑声的联想与对相思之情的抒发,则进一步加深了词的情感深度。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优美,是李冠蝶恋花词作中的代表作之一。
9.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年代:南宋
原文: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释义:
这首词以送春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对春天即将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楼外垂杨万千条,仿佛想要留住青春(此处青春借指春天),但春天还是匆匆离去。柳絮仍在风前飘舞,似乎要追随春天,看看它究竟归向何方。绿满山川之时,杜鹃鸟(杜宇)的啼声传来,即便是无情的自然,也似乎在为人的愁苦而哀伤。词人举起酒杯送别春天,但春天却默默无语,黄昏时分,下起了潇潇细雨,更添几分愁绪。
赏析:
朱淑真的这首《蝶恋花·送春》以其温婉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词人对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词中通过垂杨、柳絮、杜宇啼声、潇潇细雨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哀愁的氛围。而词人对春天的深情告别与无奈接受,则通过“欲系青春”、“随春且看归何处”、“把酒送春春不语”等句子生动地表现出来。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朱淑真蝶恋花词作中的佳作之一。
10.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年代:现代
原文: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释义:
这首词是毛泽东为悼念革命烈士柳直荀(李淑一之夫)及其自身对杨开慧(毛泽东之妻)的怀念而作。词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与想象元素,如吴刚、嫦娥等,以表达词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对革命忠魂的崇高敬意。词人以“我失骄杨君失柳”开篇,直接点明了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接着通过想象吴刚捧出桂花酒、嫦娥为忠魂起舞等场景,展现了词人对逝去亲人的美好祝愿与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最后“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一句,既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喜悦之情,也透露出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与哀痛。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雄浑,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