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界定到维权:遭遇家庭暴力如何依法应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43:5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界定到维权:遭遇家庭暴力如何依法应对

家庭暴力不仅伤害个人身心健康,还破坏家庭和谐,影响社会稳定。了解家庭暴力的定义、应对方法和法律后果,对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家庭暴力的相关知识。

哪些行为属于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相较婚姻法解释一中对家庭暴力的解释多了“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将原来模糊不清的“其他行为”进行了具体说明。所以,家庭暴力不只局限于“动手”,不适当的“动口”也会触碰到法律禁区。

  1. 身体上的暴力。对家庭成员用拳击、扭臂、掐脖子、扇耳光、咬、掐、开水烫、火烧、用刀等伤害,故意杀害、伤害、重度殴打、冻饿等使受害人身体受到严重损害。

  2. 精神上的暴力。用威胁、恐吓、辱骂、恶意贬低、故意刁难等手段干涉丈夫(妻子)行动自由,尤其不得与其他异性来往;捏造事实强加给家庭成员或四处宣扬,将第三者带到家中同居或发生性行为,使受害人精神极度伤害;实施冷暴力等。

  3. 性虐待式暴力。违背妻子(丈夫)意愿强迫进行性行为,或强迫其进行难以接受的性行为方式,损伤其性器官,强迫拍摄淫秽照片或录像。

  4. 虐待体罚式暴力。如经常对家庭成员进行打骂,有病不给治疗等;如对家庭成员罚跪、强迫过度劳动、禁闭、限制行动自由等。

  5. 经济虐待式暴力。剥夺生活必需品,遗弃家庭成员,限制妻子(丈夫)花钱,抢夺工资,扣留身份证件,禁止外出工作,在外赌博欠债,变卖家产。

明确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反家庭暴力法规定执行。

遭受家庭暴力后应该怎么办

  1. 向有关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
  • 哪些人可以投诉、反映或者求助

  • 家庭暴力受害人

  • 受害人法定代理人(若受害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 受害人近亲属

  • 可以向以下有关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

  • 受害人或加害人所在单位

  • 受害人或加害人所在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 妇女联合会

  • 工会

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1. 向公安机关报案
  •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 公安机关认为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
  • 公安机关应当将告诫书送交加害人、受害人,并通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公安派出所应当对收到告诫书的加害人、受害人进行查访,监督加害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

  1. 向人民法院起诉
  • 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1.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 申请条件

  • 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 有具体的请求

  • 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

  •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作用

  • 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 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 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

  • 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家庭暴力承担哪些法律后果

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人依法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1. 民事责任
  • 家庭暴力是一种侵权行为,是施暴者对受害人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的侵害,受害人可以据此要求获得损害赔偿。赔偿包括两个方面:
  • 因为生命健康权受到损害而获得的物质损害赔偿
  • 因为人格尊严受到侵害而获得的精神损害赔偿
  • 除此以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离婚纠纷中,家庭暴力是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法定原因之一,也是考量子女抚养、财产分配的重要因素;若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 行政责任
  • 对于情节较轻的家庭暴力行为,派出所可给予批评教育或出具告诫书。家庭暴力情节和后果严重的,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施暴者将受到罚款、拘留等行政法律措施。
  1. 刑事责任
  • 家庭暴力情节和后果严重的,施暴者将面临刑事法律制裁。涉及的罪名可能包括: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

如何预防家庭暴力

  1. 不争辩。在争议的时候,如对方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要及时停止,不要争辩,暂时退让。

  2. 强交流。在平常的生活中,要让对方知道每天都处在那种互相争吵、甚至发生家暴的生活,对家庭和双方都不好,这样的日子谁都过不下去。

  3. 避危险。有家庭暴力苗头,要主动规避家暴的危险,暂时脱离让你危险的环境。

  4. 寻帮助。一是向亲朋好友求助;二是向村(居)人民调解组织、婚调室、妇联组织、网格员、联户长、村(辅)警求助,进行调解,对施暴者施加压力,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处理施暴行为;三是拨打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求助;四是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起诉。

  5. 找警察。在紧急情况下,拨打110报警,由公安人员到场制止暴力,必要时对施暴者进行警告、罚款、拘留。

  6. 留证据。按照家庭暴力如何有效举证的要求,尽量收集家庭暴力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今后协议离婚、起诉离婚留存证据。

家庭暴力的有效证据

一般下列证据都可以用于证明遭受家庭暴力:

  1. 医院的诊疗记录
  2. 鉴定机构的伤情鉴定意见
  3. 家庭暴力发生或者解决过程中的录音录像
  4. 公安机关出具的家庭暴力告诫书、行政处罚决定书
  5. 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讯问笔录、接警记录、报警回执等
  6. 加害人曾出具的悔过书或者保证书等
  7. 加害人与受害人或者近亲属之间的电话录音、短信、微信、视频等
  8. 加害人或者家庭暴力受害人所在单位、民政部门、居委会、村委会、婚调室、妇联、残联、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救助管理机构等单位收到的投诉、反映或者求助的记录
  9. 未成年子女提供的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证言或者亲友、邻居等其他证人证言
  10. 其他能够证明家庭暴力受害人遭受家庭暴力的证据

家暴,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但家暴不是家务事!制止家暴,人人有责!如果遭遇家庭暴力,一定要勇敢说“不”!积极寻求帮助!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