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州园林建筑两千年:从赵佗城到新时代花园城市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15:5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州园林建筑两千年:从赵佗城到新时代花园城市

广州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从南越王赵佗城到现代的新时代花园城市,广州园林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园林建筑风格。本文将带您穿越时空,领略广州园林建筑的魅力。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岭南园林艺术的代表,广州园林建筑的历史演进,基本上代表了岭南园林的发展脉络。

11月16日,“广为人知”社科学堂之广州通史第54期讲座在广州图书馆人文馆举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院长陆琦带领读者走进广州园林建筑的艺术世界,通过梳理广州园林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归纳岭南园林建筑的特点,以期推动岭南园林美学与生态价值的传播与实践。

广州园林建筑演进两千年名园辈出

陆琦首先梳理了广州园林建筑的历史发展脉络,他结合大量的地图、史料照片,介绍了每个历史时期广州的名园、名建筑和特点。

陆琦指出,古代广州园林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秦汉南越国赵佗城、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唐城、宋元时期“宋三城”、明清时期内外城等四个阶段。

其中,“赵佗城”即南越王赵佗仿照长安城营建的宫城、宫苑。“赵佗城”宫苑深得秦汉园林之精髓,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形成初期的代表作品,也是唯一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最为悠久的代表东方园林风格的遗址。

到了唐代,广州唐城已初具繁荣之景。一方面是异域造园艺术的加入。来自中亚的阿拉伯人在广州城营建了怀圣寺,并造光塔,将阿拉伯造园艺术带到广州。怀圣寺和光塔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和塔。

另一方面是本土园林的持续发展。广州城西荔枝湾日渐兴盛,岭南节度使郑从谠在荔枝洲上筑造荔园,诗人曹松游览后留下了“荔枝时节出旌游,南国名园尽兴游”的佳句。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皇帝刘龚营建了规模宏大的宫城苑囿:芳春园、华林园、“刘王花坞”泮塘、烟水二十余里的西园等,尤其是以“九曜石”为主景的西湖药洲,展现了“构石为山、池中置岛”的中国园林特色。

宋元时期,宋代城市的快速扩张使唐城延伸为“宋三城”,即子城、东城、西城。宋三城遗存中最重要的建筑是六榕寺花塔。花塔是广东地区现存最高的宋代古塔。

此外,始建于宋代的玉岩书院(又名萝峰寺),是极为少见的书院、祠堂、寺庙组合布局,虽屡经重修,但主体建筑格局仍可见南宋遗迹。

明清时期,广州城既是长期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内河航运和水陆联运的城乡商业网络中心、区域商品集散中心。

广州内外城市建筑产生了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园林建筑。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镇海楼、五仙观、琶洲塔、番禺学宫(农讲所)、海幢寺等。

同时,受宗祠文化影响,祠堂园林建筑也蓬勃发展,如陈家祠、沙湾留耕堂、花都资政大夫祠。

此外,还有代表以文人士大夫雅趣的余荫山房,代表行商巨贾审美趣味的海山仙馆、潘家花园、伍家花园等。广州园林建筑在清代展现更为多样的风貌。

民国时期,广州园林建筑受西方影响颇大,如广州中央公园(今人民公园),一方面将原来的封建官署改建为公园,体现其公众属性,另一方面几何对称形式布局,体现出西方庭园建筑特点。

1949年后,广州园林建筑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发展。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改造传统园林形成的北园酒家、南园酒家,到改革开放后新建的白云宾馆、白天鹅宾馆,再到当代园林建筑代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十香园博物馆,乃至以整座城市为尺度建设的新时代花园城市,广州园林建筑理念在不断变化,园林建筑风貌也更加绚丽多彩。

岭南园林建筑六大特点风格独具

广州园林建筑演进发展绵亘两千年,又体现出岭南造园哪些特点呢?

“不是建造在岭南地区的建筑物就叫岭南建筑,只有具有岭南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物才能称为岭南建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形成了岭南建筑的一大特色。”陆琦表示,岭南园林建筑作为岭南地域文化的一种现象,与岭南文化、风格相表里,其发展过程蕴涵了建筑的地域、时代、文化、风格等各方面整合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因此,岭南文化体系里的多元文化、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以及兼容性、务实性、创新性和世俗性都在岭南园林建筑中有所体现。

为此,陆琦总结了岭南园林建筑的六大特点,分别是顺应地域和自然环境,是创造自己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园林人文环境融入自然景观环境;园林造园务实性,追求生活的实在和注重物质的回报效应;岭南造园的多元兼容性,不拘于某种形式,唯我所用,博各家之长;几何形图案运用是岭南园林设计手法的重要特征;岭南园林的艺术表现为强调建筑空间效果,建筑造型注重细部处理。

讲座史料翔实、图文并茂,让听众有如体验了一场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旅程,在互动环节,听众争相举手提问,陆琦逐一耐心解答。讲座结束后仍有不少人围着陆琦交流探讨。

本次讲座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新时代岭南人居环境艺术研究与科普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图书馆共同承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