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CTA技术精准检测颈动脉斑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无创CTA技术精准检测颈动脉斑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表明,CT血管造影技术在检测颈动脉斑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精确测量IMT(内膜-中层厚度),还能全面评估斑块的组成成分,从而更早地发现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专家建议,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此类检查至关重要,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
CT血管造影:无创精准的血管检测技术
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一种无创性快速评价血管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它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经血液循环至相应动脉,通过螺旋CT在受检者靶血管内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进行连续的原始数据采集,运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重建出靶血管,从而应用于疾病的诊断。
与传统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CTA具有显著优势:无创伤性、检查时间短、操作简单、费用低、可重复性强。研究显示,多层螺旋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高达97.0%、98.3%和97.6%,在颅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与DSA相当。
动态CTA:第四维度的突破
动态CTA(4D-CTA)是CTA技术的最新突破。它在常规CTA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时间维度,能够多期相记录造影剂在血管内流入流出的全过程。这种技术不仅具备常规CTA的功能,还能动态观察颅脑血管的血流变化,具有更高的密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颈动脉斑块:并非都那么可怕
在你的血管里可能潜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危险——血管斑块。根据《柳叶刀》子刊的研究,全球近20亿人受到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中国更是高达2.7亿。在40岁以上的国人中,超过四成存在颈动脉斑块;而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无斑块者寥寥无几。
但并非所有斑块都会导致脑梗死。大多数斑块是稳定型斑块,不会引起临床症状,只需定期复查。只有少部分易损斑块(如形态不规则、溃疡斑块、斑块内出血等)可能会导致脑梗死。即使有颈动脉斑块,通过积极控制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戒烟等,也能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高危人群筛查与预防建议
40岁以上人群是颈动脉斑块的高发人群,建议定期进行无创超声检查。同时,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并在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成功逆转血管斑块。
- 饮食调控:遵循“三多三少”原则,多吃蔬果,粗粮入餐,少食高脂、盐、糖。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 药物辅助:对于生活方式调整后仍无法达标,尤其是已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如他汀类药物。
未来展望
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未来CTA有望实现更精准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