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秦军因内斗自毁长城
巨鹿之战:秦军因内斗自毁长城
公元前207年,秦军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率领的诸侯联军彻底击败,王离部被全歼,章邯部投降,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这场战役不仅标志着秦军的覆灭,也宣告了战国时代的终结。
巨鹿之战:秦军的最后挣扎
根据《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的记载,当赵国危急时,燕、齐、楚等国纷纷派兵救援。张敖也从北方调集代兵万余人,驻扎在巨鹿附近,但不敢轻易进攻秦军。项羽则多次切断章邯的粮道,导致王离部缺粮。最终,项羽率军渡河,击败章邯。章邯军撤退后,诸侯军才敢合力围攻巨鹿的秦军,俘虏了王离,涉间自杀。这场战役中,楚军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与此同时,刘邦率领的另一支楚军攻城略地,成功进入关中,兵锋直抵咸阳。秦王子婴被迫出城投降,秦朝正式灭亡。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秦朝灭亡,不过20多年的时间,而从战国七雄并立到全部灭亡,也不过十几年。
汉代士兵
秦军衰落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昔日能够横扫六国的秦军会在短短三年内全军覆没?《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了王离军团覆灭的过程,其中提到“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而又灭蒙氏”。这意味着战国末期的名将如王翦、王贲相继离世,蒙恬又死于宫廷内斗,导致秦国军事人才严重凋零。
内斗不仅导致军事人才的流失,也让秦朝中央政权陷入混乱。秦二世即位后,为了巩固权力,大肆诛杀嬴秦宗室,导致“宗室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这种局面在秦始皇时期是不曾出现的。
章邯的叛变更是秦朝内斗的直接后果。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战事不利,章邯因此恐慌,通过长史欣请求面见秦二世。然而,赵高不仅不见章邯,还怀疑他。章邯见状,意识到无论胜败都会被诛杀,于是选择投降项羽。
刘邦能够顺利攻入关中,除了自身军事才能外,也得益于秦朝内部的混乱。赵高掌权后,试图与刘邦分王关中,但刘邦识破其计,利用张良之计,派郦生、陆贾说服秦将,最终成功攻入武关,击败秦军。
剑
秦军衰落的根本原因
战国时期的秦军之所以能屡次击败其他诸侯国军队,主要有以下原因:
强有力的君主:如秦昭襄王在长平之战中,亲自指挥,调集全国兵力,确保粮食供应。
地理优势:秦国占据函谷关、武关等要塞,能够有效防御外来入侵。
正确战略:如范睢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避免了不必要的消耗。
忠诚的将领:秦国有一批由军功贵族出身的将领,如王翦、蒙恬、李信等。
然而,秦二世时期,这些优势荡然无存。章邯被逼反,中央政权崩溃,将领忠诚度丧失,最终导致秦军全军覆没。
秦朝步兵
从军事实力来看,秦军与其他诸侯国军队并无本质区别。各国都有战车、铁甲、强弓硬弩和骑兵。秦军的真正优势在于人力和补给,而这又依赖于一个稳定的中央政权和可靠的将领。秦二世时期的内斗和政治动荡,彻底摧毁了这一基础,导致秦军迅速衰落。
秦代石盔
综上所述,秦军的衰落并非因为其战斗力不如他国,而是由于内部政治动荡导致的军事指挥体系崩溃。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从尧舜时代到明朝灭亡,许多王朝的覆灭都源于相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