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热带水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西双版纳热带水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凭借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力发展热带水果产业,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2024年前三季度,西双版纳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8%,排名全省第五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领跑全省。
“党组织+企业+农户”模式创新
西双版纳州积极探索“党组织+企业+农户”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搭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平台,实现多方共赢。景洪市景讷乡创新推行“1+1+N”利益联结模式,即“总支搭台、企业领岗、群众上岗”,通过引进优强企业、发展特色产业,为群众和村集体创造优质增收条件。
目前,全州已建立小糯玉米产业链党建联盟,在小糯玉米企业建立党组织7个,培育扶持小糯玉米加工企业27个。通过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据统计,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已达24455元,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达15.6万元。
特色水果产业蓬勃发展
小糯玉米作为西双版纳的特色农产品,目前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全州小糯玉米种植面积达18万亩,产值超过42.5亿元,带动种植户户均增收9000元以上。产品远销日韩、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榴莲种植也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中老铁路累计运输水果超过10万吨,同比增长119.85%。其中,泰国榴莲从万象南站到昆明仅需29小时,充分展现了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的优势。此外,西双版纳还成功引种了黄晶果、释迦果、燕窝果等高端水果,进一步丰富了热带水果产业体系。
“旅游+农产品”双驱动模式
西双版纳充分发挥旅游经济优势,创新“旅游+农产品”双驱动模式。通过打造“象往版纳”区域公共品牌,实现热带水果、坚果、普洱茶、民族服饰、文旅等多类产品分级、分拣、流通标准化。目前,上线经营的经营主体超过3万家,从业人口超过10万人。
同时,西双版纳还积极探索旅游服务模式的创新。打造旅拍酒店,通过直播引流提高住房率,并提供免费拍照、露天游泳池等增值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一站式消费模式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酒店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
西双版纳州制定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行动计划,设立了2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用科技创新激活资源、生态、气候优势,赋能重点产业发展。全州雨林徒步、亲子研学、康养旅居等文旅新业态蓬勃发展,景洪市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西双版纳持续深化中老铁路沿线经济带建设,实施口岸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全州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增至7个,全州运营的货物进口指定监管场地累计达到6类11个。前三季度,中老铁路西双版纳段发送旅客445.1万人次、同比增长9%,发送货物467.9万吨、同比增长8%,边民互市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6.2%,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3.2%。
未来展望
西双版纳州将继续深化旅游、电商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为农户增收致富提供坚实支撑。在科技创新方面,西双版纳将依托云南省严建兵专家工作站等科研平台,持续开展小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改良攻关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西双版纳热带水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中老铁路的持续运营,西双版纳的热带水果将更快捷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