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教科书《小窗幽记》:古人的极致浪漫
风雅教科书《小窗幽记》:古人的极致浪漫
《小窗幽记》是明朝陈眉公所著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十二篇,被誉为三大奇书之一。这部作品语言隽永优美,内容涵盖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个主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情感的深刻思考。
集醒篇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集醒第一。"
这一篇是《小窗幽记》的第一剂药方,旨在治疗世人沉溺于功名利禄、声色犬马的迷醉状态。它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外在的诱惑所迷惑。
-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 局量宽大,即住三家村里,光景不拘;智识卑微,纵居五都市中,神情亦促。
集情篇
"语云,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明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韩翃之柳,崔护之花,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令后世有情之人咨嗟想慕,讬之语言,寄之歌咏;而奴无昆仑,客无黄衫,知己无押衙,同志无虞侯,则虽盟在海棠,终是陌路萧郎耳。集情第二。"
这一篇探讨了情感的真谛。它认为,真正懂得情感的人,可以为情而死,但不应该因此而生怨。情感需要经历生死的考验,才能达到真正的透彻。这一篇专治麻木不仁、薄情、油腻之人。
- 世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
- 月色悬空,皎皎明明,偏自照人孤另;蛩声泣露,啾啾唧唧,都来助我愁思。
- 缘之所寄,一往而深。故人恩重,来燕子于雕梁;逸士情深,托凫雏于春水。好梦难通,吹散巫山云气;仙缘未合,空探游女珠光。
集峭篇
"今天下皆妇人矣,封疆缩其地,而中庭之歌舞犹喧;战血枯其人,而满座之貂貚自若。我辈书生,既无诛贼讨乱之柄,而一片报国之忱,惟于寸楮尺只字间见之;使天下之须眉而妇人者,亦耸然有起色。集峭第三。"
这一篇展现了作者的报国情怀。它批评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表达了书生们虽无权柄,但仍然通过文字表达报国之志的决心。这一篇特别有力量,可振奋人心,可坚定心行,当坚韧不拔,直下承当。
- 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
- 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
- 体裁如何,出月隐山;情景如何,落日映屿;气魄如何,收露敛色;议论如何,回飙拂渚。
集灵篇
"天下有一言之微,而千古如新,一字之义,而百世如见者,安可泯灭之?故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名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毕三才之用,无非一灵以神其间,而又何可泯灭之?集灵第四。"
这一篇强调了"灵"的重要性。它认为,天地人三者,各自发挥其作用,但都离不开一个"灵"字来赋予它们神奇。这一篇很有灵气,读完觉得人间值得,有很多有灵趣的人,有灵趣的事,有灵趣的物,真有意思。以一颗干净透彻的心,观照这个世界万物,安住其中,逍遥其中。
- 志要高华,趣要淡泊。
- 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世一番。
- 竹篱茅舍,石屋花轩,松柏群吟,藤萝翳景;流水绕户,飞泉挂檐;烟霞欲栖,林壑将瞑。中处野叟山翁四五,予以闲身,作此中主人。坐沉红烛,看遍青山,消我情肠,任他冷眼。
集素篇
"袁石公云:'长安风雪夜,古庙冷铺中,乞儿丐僧,齁齁如雷吼,而白髭老贵人,拥锦下帷,求一合眼不得。呜呼!松间明月,槛外青山,未常拒人,而人人自拒者何哉?'集素第五。"
这一篇展现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它认为,山间的明月,栏杆外的青山,它们从未拒绝过任何人,但为何人们自己却常常拒绝这些自然的恩赐呢?这一篇是整个《小窗幽记》中,作者最爱的一篇。展现的是一种自在、自得、自足的生活方式,可高、可低,不离真心,是作者的梦想生活。
- 田园有真乐,不潇洒终为忙人;诵读有真趣,不玩味终为鄙夫;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吟咏有真得,不解脱终为套语。
- 余尝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挥尘,意思小倦,暂休竹榻。饷时而起,则啜苦茗,信手写汉书几行,随意观古画数幅。心目间,觉洒洒灵空,面上俗尘,当亦扑去三寸。
- 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古琴一张,儒道佛书各数卷。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水,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和,外适内舒,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 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
集景篇
"茅屋三间,木榻一枕,烧高香,啜苦茗,读数行书,懒倦便高卧松梧之下,或科头行吟。日常以苦茗代肉食,以松石代珍奇,以琴书代益友,以著述代功业,此亦乐事。"
这一篇描绘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它认为,人生在世,不能读尽天下的秘笈宝典。有些人虽然有眼睛却看不见,有嘴巴却说不出,有耳朵却听不见,而脸上更是堆积着厚厚的俗气,不知何时才能扫去。那么,“韵”这个字,是不是世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药呢?然而,即便在现在,有些人焚香品茗,口中享受着清凉,但内心却依然充满俗气,他们俨然自认为是有韵味的,这与那些乡村老妇人动口念阿弥陀佛,便自称能升天成佛,又有什么区别呢?
-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 林泉之浒,风飘万点,清露晨流,新桐初引,萧然无事,闲扫落花,足散人怀。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三杯后一真自得,谁知素弦横月,短笛吟风。
集韵篇
"人生斯世,不能读尽天下秘书灵笈。有目而昧,有口而哑,有耳而聋,而面上三斗俗尘,何时扫去?则韵之一字,其世人对症之药乎?虽然,今世且有焚香啜茗,清凉在口,尘俗在心,俨然自附于韵,亦何异三家村老妪,动口念阿弥,便云升天成佛也。集韵第七。"
这一篇探讨了“韵”的重要性。它认为,“韵”是世人针对俗气的解药。然而,有些人虽然表面上追求“韵”,但内心却依然充满俗气,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一篇是一剂去俗气之药。
- 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
-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茶令人爽,琴令人寂,棋令人闲,剑令人侠,杖令人轻,麈令人雅,月令人清,竹令人冷,花令人韵,石令人隽,雪令人旷,僧令人淡,蒲团令人野,美人令人怜,山水令人奇,书史令人博,金石鼎彝令人古。
- 松声,涧声,山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棋子落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而读书声为最。
集奇篇
"我辈寂处窗下,视一切人世,俱若蠛蠓婴媿,不堪寓目。而有一奇文怪说,目数行下,便狂呼叫绝,令人喜,令人怒,更令人悲,低徊数过,床头短剑亦呜呜作龙虎吟,便觉人世一切不平,俱付烟水,集奇第八。"
这一篇展现了作者对奇特事物的追求。它认为,奇特的文章除了能带来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外,还能让人忘却世间的不平之事。这一篇是一剂口味奇特的忘忧药。
- 花看水影,竹看月影,美人看帘影。
- 一段世情,全凭冷眼觑破;几番幽趣,半从热肠换来。
- 识尽世间好人,读尽世间好书,看尽世间好山水。
- 心无机事,案有好书,饱食晏眠,时清体健,此是上界真人。
集绮篇
"朱楼绿幕,笑语勾别座之春,越舞吴歌,巧舌吐莲花之艳。此身如在怨脸愁眉、红妆翠袖之间,若远若近,为之黯然。嗟乎!又何怪乎身当其际者,拥玉床之翠而心迷,听伶人之奏而陨涕乎?集绮第九。"
这一篇描绘了美丽的景象和动人的情感。它认为,美丽的景象和动人的情感,这是世间的美好,得到时当珍惜。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学会珍惜拥有的美好。这是一剂明眼汤。
- 断雨断云,惊魄三春蝶梦;花开花落,悲歌一夜鹃啼。
- 美丰仪人,如三春新柳,濯濯风前。
- 武士无刀兵气,书生无寒酸气,女郎无脂粉气,山人无烟霞气,僧家无香火气,换出一番世界,便为世上不可少之人。
集豪篇
"今世矩视尺步之辈,与夫守株待兔之流,是不束缚而阱者也。宇宙寥寥,求一豪者,安得哉?家徒四壁,一掷千金,豪之胆;兴酣落笔,泼墨千言,豪之才;我才必用,黄金复来,豪之语。夫豪既不可得,而后世倜傥之士,或以一言一字写其不平,又安与沉沉故纸同为销没乎!集豪第十。"
这一篇探讨了“豪”的精神。它认为,真正的豪杰应该有胆识、才华和豪言壮语。这一篇是提气、立志的良药。
- 假英雄专吷不鸣之剑,若尔锋铓,遇真人而落胆;穷豪杰惯作无米之炊,此等作用,当大计而扬眉。
-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 登高远眺,吊古寻幽,广胸中之丘壑,游物外之文章。
集法篇
"自方袍幅巾之态,遍满天下,而超脱颖绝之士,遂以同污合流矫之,而世道不古矣。夫迂腐者,既泥于法,而超脱者,又越于法,然则士君子亦不偏不倚,期无所泥越则己矣,何必方袍幅巾,作此迂态耶!集法第十一。"
这一篇讨论了“法”的问题。它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既不偏袒任何一方,也不偏离法度,既要有所坚守,又要有所变通,这样才不会受到法度的束缚和超越。这一篇是养性命之大药,上品也。
- 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凡物留不尽之意则用裕,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凡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凡才留不尽之意则神满。
-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青天白日处节义,自暗室屋漏处培来;旋转乾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操出。
-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贵闲,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集倩篇
"倩不可多得,美人有其韵,名花有其致,青山绿水有其丰标。外则山臞韵士,当情景相会之时,偶出一语,亦莫不尽其韵,极其致,领略其丰标。可以启名花之笑,可以佐美人之歌,可以发山水之清音,而又何可多得!集倩第十二。"
这一篇探讨了“倩”的魅力。它认为,倩丽的女子、美人、名贵的花卉、青山绿水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丰标。这一篇是眉公的求友标准。真是个妙人。
- 会心处,自有濠濮间想,然可亲人鱼鸟;偃卧时,便是羲皇上人,何必秋月凉风。
- 茅屋竹窗,一榻清风邀客;茶炉药灶,半帘明月窥人。
- 急不急之辩,不如养默;处不切之事,不如养静;助不直之举,不如养正;恣不禁之费,不如养福;好不情之察,不如养度;走不实之名,不如养晦;近不祥之人,不如养愚。
这本书适合放在床头,随意地翻开一页,或许正对当下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