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扬康残疾人康复技术培训指导中心:推动社区康复服务发展
四川扬康残疾人康复技术培训指导中心:推动社区康复服务发展
四川扬康残疾人康复技术培训指导中心于2013年5月在香港复康会的推动和支持下正式注册成立,致力于推动当地社区康复服务发展。该中心通过建立专业团队,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基层康复中心服务规划、康复项目第三方评估和康复专业技术培训等业务,为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机构简介
2008年汶川地震后,香港复康会在香港特区政府“支持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信托基金”的资助下,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成立了“四川地震灾区社区康复资源中心”,并在各地震灾区设立社区康复网络点,推动社区康复服务。目前,香港复康会仍在当地坚守工作,服务对象已从地震伤患扩展至当地残疾人及慢性病患者。
四川扬康残疾人康复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在2013年5月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主管单位为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是香港复康会指定的项目执行机构。其业务范围包括社区康复技术培训指导、康复技术咨询、康复技术专业人员培训指导等。主要项目方向包括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基层康复中心服务规划、康复项目第三方评估和康复专业技术培训。
- 愿景:共建互助关爱、平等参与、无障碍社会
- 使命:利用各方资源建立社区康复平台,促进残疾人及慢性病患者平等参与社区发展
- 价值:尊重、合作、分享、共融、赋能
业务介绍
四川扬康通过10年的发展历程,建立了一支具有专业服务精神的团队,专业涵盖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和社会工作。团队专职和兼职人员约1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硕士及以上学历5人。
工作范畴
1. 社区康复服务发展
四川扬康在四川省内不同区域开展社区康复服务项目,以南部县、青白江区为主要落脚点,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策略,培训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服务体系的从业人员,全方位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
2. 基层残联康复中心服务规划
四川扬康近年来深入遂宁市、达州市、青白江区、南部县、西充县、夹江县、苍溪县等20多区市县的残疾人康复中心,通过实地调研协助残联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康复中心服务规划,协助残联引进康复机构并制定相应的服务考评标准,助力残联康复中心发展。
3. 康复项目第三方评估
四川扬康自2015年起开展脑瘫康复项目绩效评价,通过几年的经验积累,逐渐开展以残疾儿童康复项目为主的第三方康复项目评估工作。先后与达州、自贡、泸州、宜宾、遂宁等10多个市残联签署合作协议,全方位监管康复定点机构在执行残疾儿童康复项目情况。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在项目资金使用、康复质量控制、满意度等多个维度监管康复机构。
近年来,四川扬康年均入户残疾人家庭约2000户,主要提供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辅助器具适配的评估服务。先后在眉山市、南部县和中江县等多县区开展评估工作,通过专业化服务方案制定明确残疾人需求,做到精准评估和精准落实。
4. 康复专业技术培训
四川扬康多年来先后参加或承接中国残联、四川省残联、德阳市残联等多层级残联单位的康复技术培训班。主要内容包括脑瘫康复、智力障碍康复、家庭医生签约实用技术、社区康复等多个专题,通过“培训培训者”的理念开展业务培训。四川扬康也曾在四川组织开展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轮椅课程、神经粗通技术、神经发育技术、动态关节松动技术等一批国际认证的专业康复治疗技术培训。
截至2023年底,四川扬康在四川累计培训场次超过100场,受益的专业技术人员超过6000人。
治疗师
儿童康复治疗师周红梅
2008年因汶川大地震不幸失去左小腿后,周红梅与康复治疗结缘,走上了成为康复治疗师的道路。2018年大学毕业后,她加入了四川扬康残疾人康复技术培训指导中心,服务患有自闭症的儿童。
最初接触自闭症儿童时,周红梅因不懂得与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相处,感到十分迷茫,幸得香港复康会治疗师督导以及四川扬康同事的帮助,让她学习和成长。4年过去,虽然过程中磕磕绊绊,但也积累了一定经验。
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个案是一位她从入职工时服务至今的自闭症男孩。男孩初来中心时仅两岁多,在情绪及行为表现均有严重问题,喜欢躺地和撞击头部,无法与人正常互动,他的妈妈也因此累积很多负面情绪。经过4年的康复训练,他改善了控制情绪的能力,可与人有基本的沟通及互动,也能参与小组合活动。他的改变,印证自己专业上的进步。
能够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是幸福的,希望未来继续可以用自己的专业去服务更多孩子及家庭。
刊物
- 2019 年报
- 2018 年报
- 2016-7 年报
- 2015 年报
- 2014 年报
- 2013 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