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少年连续献血浆16次后离世,引发社会关注
19岁少年连续献血浆16次后离世,引发社会关注
近日,“19岁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浆16次”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山西忻州一名19岁少年赵伟在8个月内献血浆16次后不幸离世。其父赵志杰发现,儿子通过一名吕姓男子介绍,平均每月去抽2次血浆,每次都可获得200多元金额不等的费用。目前,涉事企业忻州天坛生物单采血浆有限公司已停业整顿,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
献血浆的相关规定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献血浆者须知(2021年版)》,献血浆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
- 年龄要求:18-55周岁,身体健康
- 体检要求:需经过健康征询、体格检查、血液检测等环节
- 采集量:每次不超过580毫升(含抗凝剂)
- 采集间隔:两次献血浆间隔不得少于14天,每年累计不超过24次
此外,献血浆者只能在其户籍地为划定采浆区域的单采血浆站献血浆,不能跨采浆区域献血浆或者流动献血浆。
健康影响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曹阳表示,人们通常所称的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缺少红细胞。献血浆一般不会导致人贫血,更不会导致人死亡。但长期、频繁献血浆有可能导致人体血液中的球蛋白密度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中日友好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陈艳荣指出,长期频繁大量献血浆,有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因为血浆中含有大量丰富的球蛋白,球蛋白密度下降,免疫能力就会下降,更容易出现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并且身体内的凝血因子浓度下降,还会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表现。
血浆站管理
单采血浆站是由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单采血浆站必须对献血浆者进行健康检查,包括年龄、体重、血压、脉搏等基础指标,以及血型、血红蛋白含量、血清/浆总蛋白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和 HIV-2)抗体、梅毒抗体等血液检测项目。
单采血浆站必须使用单采血浆机械采集血浆,严禁手工采集血浆。每次采集供血浆者的血浆量不得超过580毫升(含抗凝剂溶液,以容积比换算质量比不超过600克)。
公众关注与思考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献血浆安全性和血浆站管理的广泛讨论。有人质疑血浆站是否存在“拉人头”式宣传,诱骗刚入社会的年轻人频繁献血浆。也有人担心频繁献血浆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指出,献血浆与献血不同。献血浆是指借助单采血浆机采集血液中的血浆部分,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回输给献血浆者本人,由单采血浆站采集后直接供应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用于生产血液制品。而献血通常指的是全血捐献,即直接从静脉抽取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
献血浆本就更加少见,如果不给物质资助,献血浆的公民会大大减少,我国血浆资源将会更加匮乏。但同时,血浆站也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献血浆者的健康与安全。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献血浆是一项严肃的医疗行为,需要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既要加强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献血浆的相关知识,也要加强对血浆站的监管,确保其依法依规运营。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医疗需求的同时,保障捐献者的权益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