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聚焦:献血浆的医学新突破
进博会聚焦:献血浆的医学新突破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期间,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盈康一生、上海莱士共同举办的“血液制品行业进展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血液领域权威专家学者、血液制品行业合作伙伴齐聚一堂,围绕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血液制品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取得新突破
血液制品是现代医学救治多种疾病的基本的、必需的特殊药品,具有稀缺和不可替代的特性,属于国家战略资源。在此次学术交流会上,多位专家分享了血液制品在临床应用上的最新研究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学锋教授介绍了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在减少异体血输注方面的研究进展。他表示,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在安全性、有效期、快速溶解、患者使用方便、含量均一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越来越多的循证证据表明,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是治疗凝血障碍性出血的重要选择。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孙金峤教授则分享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的应用。他强调,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重要药品,但由于血液制品和血液采集难度较大,构建安全规范的血液制品应用标准至关重要。
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本届进博会展示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武田制药展示了国内首款递交新药上市申请的潜在用于治疗成人血友病B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的研究性基因疗法BBM-H901。这款由信念医药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基因疗法,有望引领中国血友病诊疗进入基因治疗时代。
武田制药全球高级副总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表示:“进博会承载了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的宏大愿景,作为进博会溢出效应的获益者,武田不断升级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通过挖掘包括基因疗法在内的本土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潜力,持续加码中国市场,以国际化创新模式赋能中国医疗创新成果。”
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尽管血液制品行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最突出的问题是血液供应的“紧平衡”状态。数据显示,我国千人口献血率已从1998年的4.8提升至2022年的11.5,但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临床用血需求持续攀升,血液供应仍处于紧张状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上海德达医院孙立忠教授指出,要改善血液供应“紧平衡”现状,需要从多个维度合理运用血液制品。这不仅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不同专业、交叉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
未来展望
面对挑战,血液制品行业正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血液制品的生产效率和临床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优化临床用血方案,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加强无偿献血和单采血浆的文化建设,提高公众对献血献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也是重要方向。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宗奎建议,应从国家政策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支持血站与浆站的健康发展,打通无偿献血与单采血浆的信息互联互通。此外,还应加强公众对无偿献血与单采血浆的认知教育,提高社会关注度和参与率。
此次进博会期间的学术交流会不仅展示了血液制品行业的最新进展,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和临床应用的持续优化,血液制品将在更多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