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2”前夕杭州破获快递诈骗案,四种常见手法需当心
“双12”前夕杭州破获快递诈骗案,四种常见手法需当心
近日,浙江杭州警方破获一起通过快递传播诈骗信息的案件,成功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扣押2万余件已贴好面单的快递包裹。这一案件再次敲响警钟:随着“双12”购物节临近,快递诈骗案件呈现高发态势,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快递诈骗手段花样翻新
“免费领取”暗藏陷阱
“免费抽”“待领取”“扫码领礼品”……这些看似诱人的字眼背后,往往隐藏着诈骗陷阱。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批量寄送快递,诱骗消费者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进而实施诈骗。
“快递赔偿”套路深
诈骗分子冒充快递公司人员,以快递丢失或破损为由,主动联系消费者提供赔偿。在获取消费者信任后,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索要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甚至诱导消费者进行转账操作。
“公文”诈骗紧跟热点
此类骗局往往紧跟时事热点和重点政策,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印章制作假文件,博取信任。例如,有受害者收到假冒的“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机构的“公文”,被诱导下载涉诈APP,最终导致财产损失。
“到付快递”需谨慎
诈骗分子通过“集赞送礼”等非法渠道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然后批量寄送“到付”快递。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运费”,却只收到废纸、卡片等无用物品。
如何防范快递诈骗?
驻奥克兰总领馆发布的反诈指南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
对来源不明的电话保持警惕,特别是自称是银行、领事馆、移民局等机构的电话。这些机构不会通过电话、邮件或短信询问个人信息。
不轻易提供个人隐私信息,尤其是身份证号、护照号等敏感信息,以免被用于诈骗或身份盗用。
对电话中涉及的案件细节进行核实,如需协助可通过正规渠道联系有关公安机关或使领馆。
警惕对方提出的非常规要求,如在线视频笔录等,特别是不要使用不安全的通讯工具。
遭遇诈骗怎么办?
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在新西兰可拨打111(紧急)或105(非紧急)报警电话。
对通过中国国内银行卡转账的,应立即向中国国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报警,并向当地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电话:0086+城市区号+96110)。
立即联系相关银行金融机构或支付平台,申请止付。
警方提醒,面对“免费抽”“待领取”等诱惑,务必保持警惕,不要轻易扫码或透露个人信息。同时,快递公司应加强实名制认证,执法部门需严厉打击诈骗行为,收件人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共同抵制快递诈骗,保障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