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肿瘤化疗中的隐形杀手:揭秘化疗引起的腹泻真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肿瘤化疗中的隐形杀手:揭秘化疗引起的腹泻真相

引用
1
来源
1.
https://bydrug.pharmcube.com/news/detail/99f53f523197f0a5db9ead239517de48

肿瘤患者腹泻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接受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期间。化疗药物、肿瘤本身或治疗引起的肠道损伤、菌群失调、免疫抑制等因素均可导致腹泻的发生。肿瘤患者的腹泻常表现为频繁、急迫的腹泻,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腹痛及体重下降,严重时可引起脱水、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等问题,显著影响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影响。

腹泻对肿瘤患者有哪些影响?

具体来说,化疗引起的腹泻对肿瘤患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脱水
    腹泻频繁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可能引起脱水,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脱水会导致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皮肤干燥、口渴、尿量减少等症状。脱水会使肾脏负担加重,增加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体力虚弱、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2. 电解质紊乱
    腹泻引起的液体丧失通常伴随有钠、钾、钙、镁等电解质的丧失。电解质失衡会影响神经、心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例如,低钾血症可能引起心律不齐,低钠血症则可能引发头晕、意识模糊等症状,甚至导致抽搐。

  3. 营养不良
    腹泻导致食物消化吸收不良,影响营养的摄入和利用,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贫血、免疫力降低等问题,进一步加重身体虚弱。化疗本身就会导致食欲下降,腹泻加重了患者对食物的耐受性,可能使得患者更加难以获得所需的营养。

  4. 免疫系统进一步削弱
    长期的腹泻和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进一步削弱,使得患者更加容易感染。化疗本身已经抑制了免疫系统,而腹泻所引起的水电解质失衡也可能使免疫反应更加迟缓。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通过肠道进入体内,加重患者的病情。

  5. 影响生活质量
    腹泻可能导致频繁上厕所,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加之化疗本身就可能导致疲劳、恶心、呕吐等症状,腹泻会使患者更加虚弱,增加身体不适。这还可能使患者对继续治疗产生焦虑或恐惧感,影响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和情绪状态。

  6. 引发其他并发症

  • 肠道菌群失衡:长期腹泻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影响肠道的免疫功能。肠道屏障的损害可能增加细菌的入血风险,进一步加重感染。
  • 肠炎或肠道损伤:部分患者可能因化疗药物导致肠道黏膜受损,腹泻严重时可能引发肠道炎症、肠胃出血等并发症。
  1. 治疗延误或中断
    若腹泻症状无法有效控制,患者可能需要暂停或调整化疗治疗,进而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长期腹泻还可能导致患者不得不减少治疗的剂量或频次,从而降低治疗的效果。

  2. 心理影响
    腹泻可能带来身体上的不适,患者可能因频繁腹泻而感到羞耻、困扰,甚至影响到与他人的社交,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化疗药物引起腹泻的原因是什么?

化疗药物引起腹泻主要是由于其对肠道细胞的毒性作用。化疗药物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快速分裂来起效,但肠道上皮细胞同样具有高分裂速率,因而容易受到化疗药物的伤害,导致:

  • 肠黏膜屏障受损:水分、电解质大量流失,导致腹泻。
  • 肠道菌群失衡:化疗抑制有益菌,致病菌繁殖增加。
  • 炎症因子释放:药物可能刺激肠道释放促炎性因子,加剧腹泻症状。

哪些常见的化疗药物会导致腹泻?

  • 5-氟尿嘧啶(5-FU)和卡培他滨:引起肠炎和腹泻的高风险药物。
  • 伊立替康:代谢产物SN-38直接损伤肠黏膜,诱发急性和迟发性腹泻。
  • 紫杉醇、多柔比星:通过破坏肠道细胞功能导致腹泻。

化疗相关腹泻的具体症状及如何分级?

  1. 化疗引起的腹泻通常表现为:
  • 大便性状改变:水样便或黏液便,偶尔伴血便。
  • 排便频率增加: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平时。
  • 腹部不适:如腹胀、腹痛,严重者伴有恶心和呕吐。
  • 全身症状:如虚弱、脱水、口干、尿量减少等。
  1. 腹泻的分级标准:
    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常见毒性评价标准(CTCAE),化疗相关腹泻可分为以下四级:
  • 1级(轻度):排便次数比平时增加不到4次,无影响日常活动。
  • 2级(中度):排便次数增加4-6次,伴有轻度腹痛,影响日常活动。
  • 3级(重度):排便次数增加7次及以上,或出现严重腹痛、脱水,需要住院治疗。
  • 4级(危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严重脱水、低血压或肠穿孔。

了解症状及分级标准有助于患者和家属及时识别腹泻的严重程度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对于化疗引起的腹泻预防与治疗措施有哪些?

  1. 饮食调控
  • 低纤维饮食:如白米粥、蒸土豆,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乳制品、辛辣和高脂肪食物。
  • 多饮水:补充因腹泻流失的水分,必要时饮用含电解质的补液盐。
  1. 药物治疗
  • 洛哌丁胺:抑制肠道蠕动,快速缓解急性腹泻。
  • 考来维仑:结合胆汁酸,缓解化疗引起的分泌性腹泻。
  • 口服补液盐(ORS):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1. 益生菌的应用
    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修复肠道屏障,对预防和缓解化疗相关腹泻具有显著效果。

益生菌作用机制:

  • 修复肠黏膜:促进上皮细胞更新和肠屏障功能恢复。
  • 抑制病原菌:减少有害菌的繁殖。
  • 调节免疫: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关于益生菌对于腹泻的作用,有以下研究数据支持可供大家参考:

  • 系统综述(Cochrane Library, 2018):益生菌显著降低化疗相关腹泻发生率,特别是在使用5-FU和伊立替康的患者中效果显著。
  • meta分析(益生菌防治化疗性腹泻的 meta分析):研究结果提示,止泻等常规对症疗法联合益生菌制剂可显著降低化疗期间的总腹泻率,并持续缩短持续时间。预防性或同时在化疗期间应用益生菌制剂可有效防治肿瘤患者发生化疗性腹泻,安全性良好。
  • 临床试验: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组合能有效缓解结直肠癌患者的腹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服用时机:化疗前2-3天开始。7天竞争期,1个月优势期,3个月巩固期,6个月稳定期。建议化疗期间持续服用。

应对严重腹泻的综合管理

对于3级及以上的重度腹泻,患者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采取以下措施:

  • 静脉输液:快速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 调整化疗方案:必要时暂停或降低化疗药物剂量。
  • 抗感染治疗:针对合并感染的患者,使用适当抗生素。

总结

化疗引起的腹泻是肿瘤治疗中的常见问题,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能威胁生命。患者及家属应了解腹泻的具体症状和分级,及时采取饮食调控、药物治疗及益生菌补充等多方面措施,科学应对。

最后,建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在专业指导下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化疗副作用的影响,从而顺利完成肿瘤治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