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明节为何不是固定日期?它另一重“身份”是什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明节为何不是固定日期?它另一重“身份”是什么?

引用
科普中国网
1.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488452

四月伊始,我们迎来了清明小长假。在这个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游玩,祭祀先祖。但你是否知道,清明节的日期为什么不是固定的?它又有着怎样的独特身份?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传统节日背后的奥秘。

清明节的“双重身份”

春节大年初一,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八月十五……为什么清明节不是固定的4月4号呢?

这就要从清明的来历说起。它不仅是传统节日,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原本是古人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制定的,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把地球绕太阳一圈作为一个回归年,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将这一圈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太阳周年运动,一般为365天。当黄经度数15°时就到清明了,日期集中在4月的4-6号。这也是为什么清明并不是固定的哪一天。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何清明节能兼具“双重身份”?

可能有人会问,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都是按农历过的,为何唯独清明可以按阳历计算?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追溯一下农历的发展史。古时人类把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作为一个月,制订了阴历。把每月的初一叫做朔日,十五叫做望日,每个月有二十九天或三十天。阴历的制订只关注月球的运动,不参考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所以和一年四季无关。历史长河中,在阴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历,吸收了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通过设置闰月,使农历的平均历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圈的回归年相适应。所以,农历既有阴历又有阳历的成分,属于阴阳合历。所以,尽管节期的算法不同,但清明作为节气之一,本就是农历的一部分,能够兼具“二十四节气”与“传统节日”双重身份也就不奇怪了。

中国传统节日中,只有清明如此特殊吗?

除了清明,冬至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黄经度数270°时冬至这天就到来了,集中在12月的21-23号。古时候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漂泊在外的人到了这个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不返没祖先”的讲法,而北方地区仍保留着冬至吃饺子的习惯。

时至今日,清明节已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节日,缅怀先人、祭祀先祖的情谊依旧,不同的是,人们用携亲伴友踏青郊游的喜悦和幸福代替了哀思,这应该是祖先们希望看到的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