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家级非遗“打春牛”:立春的独特习俗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35: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家级非遗“打春牛”:立春的独特习俗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不仅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丰收的期盼。在众多立春节俗中,“打春牛”以其独特的仪式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至今。

01

历史溯源:从周代到唐宋的传承

“打春牛”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周代。据《京都风俗志》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这表明“打春牛”的历史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到了唐宋时期,这一习俗达到鼎盛,不仅在皇宫内举行隆重的仪式,民间也广泛参与其中。

在古代,立春被视为一年农事活动的开端,因此“打春牛”不仅仅是简单的庆祝活动,更是一种劝农、重农思想的体现。正如《礼记》所言:“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这种上行下效的示范作用,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02

仪式详解:迎春、祭春到送春

“打春牛”仪式通常分为五个环节:迎春、祭春、打春、闹春和送春。

迎春

立春前一日,无论风雪,满城老少都要吹吹打打到城东“春场”迎回纸做的春牛,称为“迎春”。这一环节体现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祭春

迎春之后是祭春,人们会祭祀春神和春牛。在四川绵竹的《迎春图》中,可以看到460多个人物形象参与这一仪式,场面宏大而庄重。祭祀活动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丰收的祈盼。

打春

立春当日,由大家抽打春牛,打破纸皮,内藏的五谷、牲畜模型掉落,寓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称为“打春”。这一环节最具象征意义,鞭打春牛的动作,既是对懒惰的驱赶,也是对勤劳的激励,体现了古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理念。

闹春

打春之后是闹春,群众在县城主要街道上游春、打春。鼓乐、狮子、旱船、高跷等民间杂耍纷呈,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这一环节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送春

闹春结束后,长辈会给孩子们带上春鸡,亲朋之间互赠小春牛、剪纸福字等,相互表达祝福之意。这一环节体现了古人对亲情和友情的重视,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03

现代传承:古老习俗的新生命

尽管现代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打春牛”这一习俗仍在多地传承。2016年,农历二十四节气包含内乡县“打春牛习俗”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1年,内乡“打春牛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河南内乡,每年立春前夕,群众会自发组织队伍,穿上清代官服,去先农坛祭拜春牛和芒神。立春日当天,广大群众手执彩旗、敲锣打鼓齐聚县城中心广场,进行打春仪式。在四川绵竹,年画节上的巡游仍遵循迎春、游春、报春、打春的顺序,延续了近900年的传统。

“打春牛”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继续传承,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传统文化。它提醒着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自然的敬畏、对劳动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永远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打春牛”这一习俗,从周代延续至今,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开始,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延续。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放慢脚步,感受这份来自远古的呼唤,体会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打春牛”这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