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万荣稷王庙:中国唯一现存的北宋庑殿顶建筑
山西万荣稷王庙:中国唯一现存的北宋庑殿顶建筑
万荣稷王庙,这座被誉为“北宋建筑奇迹”的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作为中国现存唯一的北宋庑殿顶建筑,稷王庙不仅展示了北宋时期的建筑工艺,更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
一座见证历史的建筑
稷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城西北约6公里的南张乡太赵村内,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现存大殿、戏台各一座。其中,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为早期木构建筑遗存。大殿明间面阔5.01、次间面阔3.76、梢间面阔3.8米,通面阔20.13、通进深12.62米。
2007年以前,关于稷王庙大殿的年代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金代建筑,其主要依据为大殿斗拱用材大、手法古朴、布局疏朗,屋顶举折平缓等;另一种看法是元代建筑,其主要依据为大殿内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重修题记。
2007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专业对稷王庙进行了田野调查,依据其建筑形制,初步判定大殿为北宋建筑。这一观点在2010年得到了确证,课题组在大殿前檐明间下平槫襻间枋外皮上发现了一处“天圣元年(1023年)”的墨书题记,确证了其为北宋庑殿顶木构建筑遗存。
独特的建筑特色
稷王庙大殿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庑殿顶结构:庑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通常用于最重要的建筑。稷王庙大殿采用单檐庑殿顶,这在现存的北宋建筑中极为罕见。
斗拱形制:大殿斗拱五等材,单材高20~21厘米。五铺作,偷心造,补间铺作逐间一朵,柱头铺作双杪,补间铺作及转角铺作为单杪单下昂,华拱出做假昂,补间铺作第二跳用真昂,下昂后尾作挑斡,昂头皆上平下卷式。
梁架结构:大殿梁架为厅堂结构,六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平槫下用单材襻间,隔间不闪,脊槫下用捧节令拱,平梁上大叉手入蜀柱上栌斗斗口与捧节令拱相交。
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稷王庙大殿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具有重要意义。这座不晚于天圣元年的北宋庑殿顶建筑,使我们认识到,北方地区在早于《营造法式》80年的木构建筑上已有如厅堂构架、下昂后尾挑斡、蚂蚱头形耍头和暗栔等与《营造法式》记载相吻合或接近的形制做法,以上构件形制证明了《营造法式》中所著录的建筑形制与今山西南部北宋建筑存在明显的渊源关系。
此外,稷王庙大殿上颇具特色的上平下卷的昂头形制,揭示出流布于四川、甘肃、河南等地晚期建筑上相似形制的早期渊源,为研究北宋以来建筑形制的区域流布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稷王庙不仅是祭祀后稷的地方,更是研究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重要遗址。其精美的雕刻和保存完整的结构,使其成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作为中国现存唯一的北宋庑殿顶建筑,稷王庙不仅是对后稷这位伟大农耕先驱的纪念,更是中华建筑遗产中一颗闪耀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