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与空腹血糖检测,你做到了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42: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与空腹血糖检测,你做到了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饮食管理和血糖监测。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患者对饮食管理和血糖检测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专业的建议和实用的技巧。

01

糖尿病饮食管理:你真的做对了吗?

误区一: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

实际上,适量的糖分摄入是允许的,关键在于总热量的控制和食物的种类。我们应该避免的是高糖分食物,如甜饮料、糖果和加工食品。

误区二:糖尿病患者只能吃无糖食品

无糖食品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食用。许多无糖食品虽然不含蔗糖,但仍然含有其他类型的糖分和热量,过量食用同样会影响血糖。

正确的饮食管理方法:

  1. 坚持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

  2. 控制能量摄入,维持健康体重:通过吃动平衡维持健康体重,每日膳食总能量以达到或保持健康体重为宜,注意肌肉量的维持。超重和肥胖人群应控制能量摄入,可根据减重目标,在现有能量摄入基础上每天减少 500kcal 左右的能量摄入。

  3. 限制高GI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占总能量 45% - 60%,多选择较低 GI 的食物,提高主食全谷物和杂豆的摄入量,以占主食的一半为好;限制高 GI 食物摄入,并注意控制膳食升糖负荷(GL)。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 25g - 30g 为宜,多吃粗杂粮和豆类。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每日新鲜蔬菜摄入量不少于 500g;两餐之间的加餐可选择吃水果,以低含糖量及低 GI 的水果为宜,并注意计入总能量。限制精制糖摄入:不喝含糖饮料(包括果汁饮料),少喝代糖饮料,尽量选择白水和淡茶等饮品。

  4. 规律进餐,细嚼慢咽:做到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可先吃蔬菜、再吃肉蛋和主食。

  5. 健康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炖、烤等低脂烹饪方式,减少油炸和烧烤。

02

空腹血糖检测:这些细节你注意到了吗?

什么是真正的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后,次日早餐前的血糖值。它反映了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血糖水平,是诊断糖尿病和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测量空腹血糖的正确方法:

  1. 禁食时间:要保证隔夜禁食8-12小时,一般建议晚上10点后不再进食,但可以适量饮水。

  2. 采血时间:最好在早上6-8点之间采血,此时的血糖值更能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3. 采血前准备:采血前应保持安静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

  4. 注意事项

  • 保持生活规律:在测量空腹血糖前,应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等。
  • 避免应激状态:如感冒、发烧、手术等应激状态下,血糖会升高,此时测量的空腹血糖不能真实反映血糖水平。
  • 定期校准血糖仪:血糖仪需要定期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血糖仪是需要定期校准的,建议是半年校准一次,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个人使用都需要校准。如果血糖仪长时间不进行校准,测量的血糖误差会比较大。患者可以在去医院测量血糖时带上自己的血糖仪测血糖以进行比对,若误差比较大,建议及时更换自己的血糖仪。

测量前可以喝水吗?

可以喝水,但是不能喝的太多。如果喝水量过大,特别是在检查前大量饮水,可能会使血液稀释,此时测出来的血糖值一般不准,可能会引起血糖值偏低。但要注意,一定只能是白开水!

03

血糖监测的其他注意事项

  1. 不要只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且从用药方面考虑,监测餐后血糖是调整用药方案的重要依据。有些特殊病人存在餐后低血糖现象需要多加关注。

  2. 测量时间要规律: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案有:两点法:空腹+晚餐后2h;配对血糖法:同一餐的餐前+餐后;四点法:空腹+三餐后2h;五点法:空腹+三餐后2h+睡前;七点法:孔府+三餐餐前+三餐餐后2h。检测餐后血糖时,要求按平时饮食习惯吃饭,照常服用餐前降糖药,抽血时间指从第一口进食开始计算时间,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测量方案。

  3. 不要在检测前停药:检测血糖的目的是检查药物对糖尿病的控制疗效,如果在检查前擅自停药,这样得出的检测结果既不能准确反映病情,还会造成血糖波动及加重病情,注意测空腹血糖当日早上不服降糖药即可,检查餐后血糖当餐的药物及前一天的药物都需要正常应用。

  4. 避免检测血糖前的不当行为:在监测血糖的前一天过分节食,曹成血糖结果偏低,不能反映平日里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也要避免进食过多、剧烈运动、吸烟和饮用刺激性饮料等。

  5. 避免不规范自测末梢血糖:末梢血血糖与静脉血糖一般会存在误差,但是操作简单可随时监测,便于糖友们及时发现血糖波动,根据情况进行干预或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注意事项:1、安装了血糖试纸校验码的血糖仪,在每次更换新的血糖试纸时,一定要同时更换对应的校验码;2、血糖试纸的使用,注意血糖试纸密封保存避免受潮;3、采用正确的采血方式:采血前准备,平复情绪,选择完整无破损的皮肤,洁净擦干双手;手臂自然下垂一会儿,等待手指血液充盈,用酒精消毒,注意等酒精挥发完后再扎手指,采血部位要交替轮换,不要长期扎一个地方,手指侧边采血疼痛较轻,且血量充足,让血液自然流出,不要挤压采血的手指,太用力挤压会造成组织液稀释血液,影响检测结果。如果一次给予的血量不足时,要更换新的试纸条。

  6. 运动前后要测血糖:运动强度过大时容易发生低血糖昏迷;血糖高的病人运动可能会导致酮症酸中毒之类的急症,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血糖的稳定非常重要,所以糖尿病病人运动前后最好各测一次血糖,并且运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原地休息,及时就医。

  7. 重视随机血糖:除指定血糖监测时间外的任意时间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剧烈运动前后、感冒发烧、情绪波动、手术、妊娠及出现其他重大疾病时,需要及时检测血糖。

04

实用小贴士

  1. 建立饮食日记:记录每天的饮食内容和血糖变化,有助于发现饮食与血糖之间的关系,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2. 合理安排餐次:建议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每天5-6餐,每餐7-8分饱,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血糖升高。

  3.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关注食物的营养成分表,特别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热量的含量,选择低GI、低脂、低盐的食物。

  4. 定期监测血糖:除了空腹血糖,还要关注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全面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5. 保持良好的心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和血糖监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