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卫生总费用达9万亿,医护欠薪、降薪潮为何却同时出现?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08: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卫生总费用达9万亿,医护欠薪、降薪潮为何却同时出现?

202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突破9万亿元,增速高于GDP的增速,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护人员却面临着欠薪和降薪潮。

多家医院被爆出欠薪问题,如河南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被拖欠工资长达8个月;郑州一镇卫生院也出现8个月未发工资的情况,引发医护人员讨薪。

此外,多地医生还面临降薪问题。据报道,北京同仁医院医生的绩效奖金和夜班费降幅达50%;还有医院在发工资前才通知降薪,让医护人员措手不及。

2023中国医院人力资源报告显示超50%医生收入下降,有医生表示绩效奖金减半,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的一线城市男性医生有相对更高的离职意愿。

在这样的情况下,医护人员的生活陷入困境,原本承担着高强度工作的他们,却无法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收入,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卫生总费用的增长与医护人员的欠薪、降薪形成了强烈的矛盾,让人不禁思考,这背后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医护降薪的原因分析

(一)就诊量因素

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患者数量的变化对医护人员的收入产生了显著影响。一方面,大型医院的虹吸效应使得小医院的日子更加紧张。一些地级市有两家三甲医院,加上周边发达地区还有更好的大型医院,这些医院吸引了大部分患者。小医院所能吸引的患者主要是急诊或需要就近就医的患者,患者数量一直不太稳定。而在疫情之后,情况变得更加紧张。

同时,即使在就诊量增加的医院和科室,医生们也经常面临着一种隐蔽的“降薪”情况。工作量增加了,但收入并没有相应增长。一些急诊医生表示,由于急诊和重症科室的工作负担重、收入不高,过去三年里,他们科室失去了10位核心医生,而且一直没有能够及时招聘到合适的人员。这些离职医生的工作都落到了他们身上,但收入并没有相应增加,工作的价值比进一步降低了。

(二)DRG/DIP影响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如DRG/DIP的实施,对医护收入产生了重大影响。DRG/DIP确定了每一个病种的医保支付标准,如果某一个具体病例的治疗费用高于医保支付标准,则高出的部分由医院承担。因此,许多医院为了控制费用超标,采取的对策是,将超标部分分摊到责任科室,并扣减相关人员的绩效工资和奖金。

例如,某医生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称,上个月做了近80台手术,工资和奖金加起来大概4万元出头,医务科通知说,医保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一个食管癌患者费用超标了,多出来的1.4万元将全部从该医生的工资里扣除。

(三)其他因素

公立医院收入属性:公立医院属于非营利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绝大部分的工资、奖金、福利需要通过收费来发放,而且还受到医保局的(DRG)/病种分值(DIP)支付制度考核紧箍咒,不能乱收费。在当前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收费减少,公立医院的经营难度增加,就需要对医生的薪酬费用进行适当调整。

医护人员数量增多压力: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特别是全国各地建设大量三级甲等医院,容易导致医院收支失衡,从而推动医院管理层降低医护薪酬,降低管理成本。

工作不确定性增加:有些医院为了缩减成本,加强了医护人员的考核和评价,而同时没有给予医护人员相应的奖励。这会使得医护人员的收入不稳定,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不确定性,也是导致降薪的原因之一。

发不出工资的医院问题剖析

(一)行政科室设置和人员占比过高

从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科室设置来看,行政科室加医技科室共计35个,而门诊科室仅11个,临床科室也仅有11个。虽然没有该医院的职工详细介绍,但仅从科室设置上可以推断出行政人员占比或较高。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医院的行政后勤人员在院内全体职工中的占比为25%-45%,个别医院行政后勤甚至超过50%。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个比值仅为5%。

大量的行政人员对医院运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包袱”。他们不仅占用了医院的人力成本,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的决策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医院内部部门设置过多,部门层级复杂,从医生科室到各个行政部门,甚至还有一些职责不明确的部门,这使得医院内部的管理变得繁琐,沟通协作也经常出现问题,导致医院内部的效率下降。同时,部门行政人员数量过多,有的医院行政人员数量超过了医疗人员,他们过多地干涉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导致医患关系恶化,也影响了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

(二)“拳头科室”不够硬

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虽有“疼痛诊疗中心”和“泌尿外科微创诊疗中心”两个拳头科室,但似乎并没有那么硬。搜索新乡市疼痛科集中展示的是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医院,且均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而该院仅展示一名主治医师。这说明该院的“拳头科室”在专业技术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有所欠缺。例如,有的医院临床里专业技术厉害的全去行政了,全院1300多个职工,只有500个医护。专业人才的流失使得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难以提升,影响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拳头科室”不够硬也会影响医院的品牌形象和患者口碑,导致患者流失,进而影响医院的收入。

(三)未找准定位

该院虽有拳头科室,但似乎并未找准自己的定位,科室设置上并未围绕拳头科室展开。医院的“疼痛科”在新乡也并不出名,这说明医院在科室发展规划上存在问题。医院定位不准确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无法形成特色优势,难以吸引患者。例如,有的地方不惜重金投入,大规模兴建豪华医院,一旦市场反应不及预期就陷入危机,甚至被迫关门,就是因为前期没有做好论证,定位出问题了。诊所经营也是如此,如果定位相同或者定位模糊,没有一个鲜亮而独特有效区隔其他医院的“市场点”,就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里失去扩张的能量和动力,到一定阶段将被淘汰出局。

医疗机构面临的生存危机与医护降薪的关系

(一)公立医院陷困境与倒闭现象增多

近年来,公立医院陷入困境甚至倒闭的现象逐渐增多。2022年全国有多个省份医疗盈余为负,占比高达62.5%;全国753家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为负,占比43.5%。许多公立医院在亏损和负债状态中艰难运营多年,情况不容乐观。例如,梅州市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公立医院的相继倒闭,引发了人们对公立医院生存状况的担忧。公立医院的倒闭不仅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就业和收入,也给患者带来了就医不便。

(二)多地卫健委强调医院过“紧日子”

在公立医院运营艰难的情况下,多地卫健委强调医院要过“紧日子”。例如,松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局、医疗保障局、财政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松阳县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调控以量力而行为预期的收入分配关系,全面贯彻过“紧日子”要求。株洲市卫健委在2024年度市属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工作会上要求,各医院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握收支平衡的原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院长在2024年预算报告会上强调,要继续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成本管理,梳理人员结构,精简人力成本,节能减耗。

(三)真正决定薪酬水平的是医院运营情况

公立医院是公益二类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拨款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较小,基本需要“自负盈亏”。医务人员的薪资通常由固定的基本工资与浮动部分(如绩效工资、奖金、津贴等)组成,其中浮动部分与医院的运营相关。所以有能力提升运营和管理效率的医院,更能保障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收入。例如,一些综合性医院利用冗员开创新的科室和专病诊疗中心,或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扩大全病程患者管理能力,提升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收入水平,也保障了医护人员的收入。

(四)降薪可能引发医疗行业人才危机

医护人员降薪可能引发医疗行业人才危机。一方面,降薪会导致人才流失,一些优秀的医生可能会选择去收入更高的私立医院,或者干脆转行到其他领域。例如,有医生表示,由于降薪,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收入却还这么少,开始质疑自己当初的选择,考虑转行。另一方面,降薪会影响医学生的职业选择,降低他们从事医疗行业的意愿。例如,一些医学生看到医生的待遇不如人意,可能会放弃从事医疗行业,选择其他职业。人才流失和医学生职业选择的变化,将影响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和服务质量,最终还是会影响到普通患者的就医体验。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