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讲座:中国哲学第一人的智慧
金岳霖讲座:中国哲学第一人的智慧
2024年9月,首都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名为“金岳霖:一个哲学家的诗意人生”的讲座,邀请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中江为主讲嘉宾,深入探讨金岳霖的哲学思想及其对中国哲学的深远影响。这场讲座不仅吸引了众多哲学爱好者,也为普通大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哲学独特魅力的机会。
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是中国现代哲学的重要奠基者,被誉为“中国哲学界第一人”。他出生于湖南长沙,原籍浙江诸暨,早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并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于1926年在清华大学任教,与冯友兰等人共同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并担任教授兼系主任。此后,他在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继续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为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金岳霖的代表作《论道》和《知识论》不仅开创了中国哲学的新篇章,更是将西方哲学方法与中国哲学精神巧妙融合。《论道》一书清晰明确地体现了立足于中国思想文化传统构建形而上学体系的目标和要求。在绪论中,金岳霖写道:“中国的中坚思想似乎儒道墨兼而有之。中国思想我也没有研究过,但生于中国,长于中国,于不知不觉之中,也许得到了一点子中国思想的意味与顺于此意味的情感。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的目标。思想与情感两方面的最基本的原动力似乎也是道。”
《论道》可以被视为分析哲学中国化的先驱之作,是贯彻和运用分析哲学的精神、理念及方法来阐述与构建植根于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形而上学体系的开山之作。相较于上述三种在中国开展分析哲学研究的主要进路,分析哲学的中国化是一条目标、方向和途径都更为模糊且艰辛的探索之路,步履维艰,鲜有尝试,其意义和价值也尚未得到认可和重视。分析哲学的中国化致力于将分析的精神、理念和方法逐步融入中国的思想传统和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的哲学和思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理想和目标,中国化的分析哲学应当能够植根于中国的哲学和思想文化,尽管源于异域,但并不会一直被视为异己之物;中国化的分析哲学依然是分析哲学,能够保持分析哲学的主要特征:与逻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密切关联,注重运用逻辑分析、语言分析、概念分析等分析方法,强调论证对于哲学探讨的重要性,追求思维和语言表述的清晰严谨,尊重其学术思想传承的渊源和脉络,既是分析哲学运动全球化的一部分,又是分析哲学本土化的一种体现模式。
金岳霖的《论道》可以被视为分析哲学中国化的先驱之作,是贯彻和运用分析哲学的精神、理念及方法来阐述与构建植根于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形而上学体系的开山之作。相较于上述三种在中国开展分析哲学研究的主要进路,分析哲学的中国化是一条目标、方向和途径都更为模糊且艰辛的探索之路,步履维艰,鲜有尝试,其意义和价值也尚未得到认可和重视。分析哲学的中国化致力于将分析的精神、理念和方法逐步融入中国的思想传统和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的哲学和思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理想和目标,中国化的分析哲学应当能够植根于中国的哲学和思想文化,尽管源于异域,但并不会一直被视为异己之物;中国化的分析哲学依然是分析哲学,能够保持分析哲学的主要特征:与逻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密切关联,注重运用逻辑分析、语言分析、概念分析等分析方法,强调论证对于哲学探讨的重要性,追求思维和语言表述的清晰严谨,尊重其学术思想传承的渊源和脉络,既是分析哲学运动全球化的一部分,又是分析哲学本土化的一种体现模式。
金岳霖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在当今“古今中西”之争仍是我们当下的基本处境的背景下,金岳霖的哲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如何在保持中国哲学特色的同时实现现代化,如何构建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哲学体系。正如厦门大学朱菁教授所言,《论道》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构建了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形而上学体系,其价值至今仍有待挖掘。
金岳霖的一生是学术与情感交织的传奇。作为学者,他奠定了中国现代哲学的基础;作为一个人,他的真诚与深情让人动容。他的故事不仅是学术史上的丰碑,也是人性光辉的写照。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