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魔改《甄嬛传》被叫停,广电总局规范AI影视创作
AI魔改《甄嬛传》被叫停,广电总局规范AI影视创作
近日,AI魔改《甄嬛传》引发舆论热议。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原本温婉的甄嬛突然扛起机关枪扫射,柔弱的林黛玉变成了武打高手,这些荒诞离奇的场景让人大跌眼镜。这种对经典影视剧的随意篡改,不仅引发了观众的强烈不满,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AI魔改:以假乱真还是亵渎经典?
AI魔改,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现有影视作品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和创作。这种修改往往突破了原作的框架,将角色置于完全不同的场景中,甚至改变其性格和行为模式。例如,在AI魔改版本中,《甄嬛传》中温文尔雅的皇帝变成了被甄嬛用枪指着的角色;《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则摇身一变成为“倒拔垂杨柳”的女汉子。
这些看似幽默的改动,实则暗藏风险。一方面,它们严重背离了原作的精神内核,可能对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形成误导;另一方面,这种无底线的恶搞也引发了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冲击。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看多了这些魔改视频,我都快忘了原著本来是什么样子了。”
广电总局出手:划定AI创作边界
针对这种现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发布了《管理提示(AI魔改)》,明确指出这类视频“为博流量,毫无边界亵渎经典IP,冲击传统文化认知,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且涉嫌构成侵权行为”。
具体管理措施包括:
- 督促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内容
- 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
- 对AI生成内容做出显著提示
- 对相关技术产品严格准入和监看
这一系列举措,既是对当前乱象的及时纠偏,也为未来AI内容创作划定了明确的边界。
AI技术:如何在影视领域健康发展?
AI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在影视领域,AI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
- 特效制作:提高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
- 内容创作:为编剧和导演提供创意灵感
- 个性化推荐:优化用户体验
- 修复老片:让经典作品焕发新生
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原著、遵守法律和伦理的基础上。正如一位法学专家所言:“使用AI技术对经典影视剧进行‘魔改’是一种未经许可的改编行为,侵犯了原作品的改编权,同时也可能侵犯演员的肖像权。”
结语:科技向善,文化永存
AI技术的发展为影视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追求流量与尊重艺术之间做出选择,这不仅是对创作者的考验,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思考。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富有创意且尊重原著的AI应用,让科技真正成为文化传承的助力,而不是破坏力量。只有这样,像《甄嬛传》这样的经典作品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而AI技术也能在健康的轨道上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