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鸣竟是脑血管畸形的预警?专家教你识别这个危险信号
脑鸣竟是脑血管畸形的预警?专家教你识别这个危险信号
你是否经常听到脑袋里传来嗡嗡声、流水声或机器轰鸣声?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脑鸣",它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不适,而是暗藏风险的健康预警。
什么是脑鸣?
脑鸣,又称颅鸣,是一种自觉脑内有各种声音回响的症状。这些声音可能单一也可能复杂多变,如蝉鸣、雷鸣、火车轰鸣等,且往往与耳鸣并存,但定位不明确,涉及整个脑袋或感觉声音在脑内游走。严格来说,脑鸣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
脑鸣大致可分为两类:心因性脑鸣和器质性脑鸣。心因性脑鸣多源于患者的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抑郁等,导致自我感知异常,实际上并不存在真实的物理声响。而器质性脑鸣则与脑部神经、血管等器质性病变密切相关,是疾病状态的真实反映。
脑鸣的常见原因
脑鸣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生活习惯、心理及疾病等多方面因素:
生活习惯: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就可能成为脑鸣的诱因。
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脑鸣。这类患者往往伴有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等症状。
疾病因素:
- 脑血管供血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加之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易导致脑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痉挛或狭窄,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是引起脑鸣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
- 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通过影响脑部血液循环而诱发脑鸣。
- 脑血管畸形:这是形成脑鸣的最主要疾病,脑血管畸形指的是脑部血管的异常结构和连接,形成微小动脉瘤或脑血管动静脉瘘,当血液通过异常的动静脉瘘流动时,会产生噪音,这种噪音在某些人身上可以听到,通常被描述为嗡嗡声、呼啸声或轰鸣声。另外,当颅内压增高时,脑组织移位可能对听觉中枢产生刺激,也是脑鸣出现的原因之一。
其他因素:药物副作用、头部外伤也可能导致脑鸣。
脑鸣与脑血管畸形的关联
脑血管畸形是一种脑血管先天性、非肿瘤性发育异常,可以发生在颅内任何部位,包括脑动静脉畸形(AVM)、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CM)、发育型静脉异常和毛细血管扩张症等,总称为颅内血管畸形。在大脑表面和大脑深部多见,是脑血管发育障碍而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可引起患者反复脑出血、癫痫、神经功能障碍等。其多见于年轻人,平均确诊年龄20~40岁!AVM可能引起致死性突发大出血;CCM多引起反复少量出血,但如果出现在脑干,也可能突发致死。
脑血管畸形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脑鸣。当血液通过异常的血管结构时,会产生杂音,患者会感觉到颅内有持续性的嗡嗡声或呼啸声。这种声音可能在夜间或安静环境下更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
脑血管畸形的危害
脑血管畸形虽然平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一旦破裂出血,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颅内出血:这是最危险的情况,可能导致脑疝甚至死亡。
癫痫发作:畸形血管刺激脑组织,可能引发癫痫。
神经功能障碍: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能出现偏瘫、失语、视力障碍等症状。
认知功能下降:长期的脑血管畸形可能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专家建议:如何应对脑鸣?
如果出现脑鸣症状,尤其是持续性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时,应及时就医,进行以下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CT、MRI、脑血管造影等,可以明确诊断脑血管畸形。
神经功能评估:检查是否存在神经功能障碍。
血液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如高血压、贫血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手术治疗:对于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通过开颅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送入畸形血管,阻断异常血流。
放射治疗:使用伽玛刀等设备,通过高能射线破坏异常血管。
保守治疗: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通过药物控制症状,定期随访观察。
结语
脑鸣虽看似平常,却可能暗藏风险。特别是当它与脑血管畸形相关联时,更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脑鸣症状,请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就医检查,有助于预防潜在的健康风险。记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应对脑血管畸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