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两度北伐皆败,燕云十六州收复梦碎
北宋两度北伐皆败,燕云十六州收复梦碎
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争,可以说是屡战屡败,战绩乏善可陈。除太祖赵匡胤外,赵氏帝皇在战争上,其水平低劣不堪入目,白白将自汉唐以来我汉家河山丧失殆尽。
宋太宗时,宋辽之间先后发生了两次大战,即高梁河之战和雍熙北伐,这两次大战都以宋军的大败而告终。
宋太宗赵光义在无太祖赵匡胤顾命遗诏的情况下仓促继位,当时辽朝的史官也直言他为“自立”,更兼宋太祖之死,有“烛影斧声”之谜,所以他即位初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这种政治危机,用他自己后来的话讲就是:“远近腾口,咸以为非,至于二三大臣,皆旧德耆年,亦不能无异。”攻取北汉,恢复幽燕,完成其兄长宋太祖未竟的统一大业,宋太宗用心所在,都是藉此以改变名声,提高威望,以避免皇位动摇。在宋太宗看来,只有对“周世宗及太祖皆亲征不利”的北汉动武,才可以“为世宗、太祖刷耻”,实为建功固位的一着妙棋。
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宋太宗发动了大规模的北征,调动的部队大约在10万以上。宋军从三月开始接触战斗,攻城打援,两面作战,先后攻克北汉西龙门砦、岚州、盂县、岢岚军、隆州和汾州;宋骁将石岭关都部署郭进又在白马岭大破数万来援辽军。宋太宗二月十五日从开封出发,到四月二十二日抵北汉都城太原城下,经过无数次激战,至五月五日,北汉主刘继元献城投降。宋军因处于攻坚地位,尽管取得了胜利,但历经累月血战之后,部队给养亟待补充,将士的疲乏伤痛急需休整。然而,宋太宗却不顾客观实际,踌躇满志,头脑发热,突然决定继续北伐辽帝国,企图一举收复幽燕。
宋太宗急诏军储北运的第七日,即六月十三日,率军从镇州向北出发,对辽的第一次战略进攻正式拉开帷幕。战役的开始阶段由于辽军猝不及防,宋军进展非常顺利,辽国城池接连归降,几乎没有遇到坚强的抵抗,于二十三日拂晓就挺进到了幽州城南。宋军扫清城外之敌后,喘息未定,从二十五日就开始四面攻城。尽管宋太宗一再亲临城下督战,又增添了攻城的800门炮器,但一直到七月六日,幽州城仍然屡攻不破,宋军的士气日益低落。
在宋军攻城期间,原派去支援北汉的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带兵在宋军侧后实施骚扰袭击,并以此为幽州城内的声援,鼓舞守城部队的士气。辽御盏郎君耶律学古也带兵穴地进入城内,和原守城官吏将领一起,“以计安反侧,随宜备御,昼夜不少懈”,使宋军无隙可击。宋军围困幽州的消息迅速传到了辽廷,六月三十日,辽景宗向已在河北的军队将领下达了行动命令,又命令舍利郎君耶律休哥率兵10万急援,并代替奚底为北院大王,统一指挥援燕军队。
七月六日,对宋、辽都具有决定意义的高梁河战役打响了。接战之初,在高梁河与宋军对阵的是原援北汉的辽南府宰相耶律沙的军队,在援兵尚未到达前便与宋军交战,虽然战况不利而逐渐后退,但仍坚持着等待援兵的出现。战至傍晚,耶律休哥带领的先头部队已急驰赶到,便与耶律斜轸分左右两翼向宋军横击;幽州城内的辽军及时开城列阵,鸣鼓助威,以为后应。至此,宋军的斗志已彻底瓦解,大败而逃,被“追杀三十余里,斩首万余级”。第二天,惨败的宋军己无余勇可鼓,继续如潮水般败逃,宋太宗被辽骑兵追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差一点成了辽军的俘虏。据宋人王銍《默记》中记载,宋太宗败逃中,大腿还中了两箭,箭疮此后年年发作,最后竟因此夺去他的生命。
高梁河之战大败而归后,宋太宗一直在准备二度北伐,以收复幽州,报仇雪耻。986年,宋知雄州(今河北雄县)贺令图等上言,说辽主少国疑,母后专权,宠臣用事,国人怨疾,建议乘此机会,直取幽云。其实这时辽帝国统治集团君臣协和,政治贤明,并不存在什么可乘之机。但赵光义却信以为真,不顾参知政事李至的反对,不顾粮草、军械缺乏,在北伐准备不足、开战胜算不多的实际情况,不和宰相商量,武断地下令兵分三路,大举北伐。
宋雍熙三年(986)正月,宋太宗赵光义部署三路进击:东路以曹彬任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崔彦进为副,率兵十余万,由地形平坦开阔的雄、霸地区北进,趋固安、涿州;另以米信为幽州西北道行营马步军都部署,率一部兵力经新城并趋涿州。中路以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率数万兵自定州北趋飞狐,攻取蔚州。西路以潘美为云、应、朔路行营马步军都部署,杨业为副都部署,率军自代州越恒山出雁门关,攻取寰、朔、应、云诸州。宋军的战略意图是三路齐发,以东路军自雄、霸地区实施佯动,声言进取幽州(今北京),持重缓行,吸引辽军主力于幽州以南,使其无暇西顾,保障中、西两路攻取山后(今河北太行山、军都山、燕山迤北临近地区)诸州。尔后三路会攻幽州。
辽承天太后萧绰闻讯,决定以骑兵之长和平坦广阔的有利地形,集中主力先破宋东路军,再移师逐个击破。遂部署南京(今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部先趋涿州阻击,继以东京留守耶律抹只率军驰援幽州。萧绰亲自与圣宗率精骑数万进抵驼罗口(今北京南口附近)应援。同时,以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率军进援山后,阻击宋中、西两路军东进。命林牙勤德守平州(今河北卢龙)海岸,以防宋军由海上袭击侧后。
三月初,宋军开始进攻。西路军出雁门关西口北上,克寰、朔二州后,转破应州,北取云州;中路军克飞狐,分兵一部围灵丘,以大部兵力于飞狐北击败辽援军后,直取蔚州。至四月中旬,西线已攻占山后要地。此时,东路曹彬部亦克固安、涿州。
耶律休哥在援军未到之前,避免与宋军争锋;昼出精锐虚张声势,夜遣轻骑袭扰,暗潜部分兵力设伏宋军侧后,断其粮道,疲惫宋军。
曹彬10万军占据涿州仅旬余,即迫于粮草不济而退兵。至白沟(今河北新城东南)被宋太宗传令即止,严令其缘白沟河趋新城,与米信部会合,养精蓄锐,待中、西两路会师,再北进取幽州。
曹彬率军抵新城后,由于部众求功心切,未及中、西路会师,即又孤军冒进,往攻涿州。时值酷暑,又遭耶律休哥沿途阻击,推进艰难、迟缓,复抵涿州时,士气已疲乏不堪。这时,萧太后已率军进抵涿州东,与耶律休哥形成对宋军钳击之势。曹彬见大势不利,引军冒雨南撤。耶律休哥率精骑驰追。五月初三,耶律休哥于岐沟关大败宋军,曹彬领溃军逃至拒马河,连夜抢涉,慌乱中人马相踏,伤亡甚众。残部退营易水南又被辽军追及,士卒惊遁,被杀数万,余众奔往高阳。
七月初,辽移师西线,以10万大军实施反攻,连下蔚州、飞狐。宋太宗见东路主力溃败,无法实现合围幽州,急令中路军撤守定州,西路军退屯代州。未几,又令西路军出代州掩护云、应、寰、朔四州民众内迁。时辽军已占据寰州,副帅杨业力主分兵应州,诱辽军向东,另以强弩手千人扼守石竭谷口(今山西朔州南),阻击辽军,以保民众安全南撤。然而监军王倪及潘美不纳杨业建议,逼其出雁门直趋朔州出战。杨业出战失利,回师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北),潘美、王倪已违约先撤。杨业孤军奋战,负伤被俘,绝食而死。至此,宋三路大军皆败,所取州县复失。
“不知兵”的宋太宗赵光义,竟然“终不省”,窥不破对手惯用的战略战术,反而屡屡为其所败,损兵、折将、丧地,“岐沟之蹶,终宋不振”。可以说是典型的志大才疏之辈。
雍熙北伐的失败,对于北宋的打击是巨大的。数万宋军殒命北地,被耶律休哥筑成京观,严重挫伤了北宋进取燕云的勇气。不仅是宋太宗,自此以后的所有北宋皇帝都再没有心思发起对辽国的大规模主动进攻,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也化为泡影。
北宋朝堂上主战派的声音也越来越小,主和派逐渐占据了主导权,北宋由战略进攻变为战略防御,再到后几代皇帝,成为了“战略求和”。可以说,这一次失败,打碎了北宋的脊梁,击碎了北宋收复燕云,再造汉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