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山地震前9小时,煤矿小科长打电话:大地震随时可能发生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21: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山地震前9小时,煤矿小科长打电话:大地震随时可能发生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造成了24万多人的伤亡,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地震灾害之一。然而,在这场灾难发生前9小时,一位煤矿技术员已经预测到了这场灾难的发生。本文将为您讲述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1976年对于我国是一个特别的年份,这一年是我国自建国以来发生大事最多的一年,可谓是多事之秋,无论是人民的总理周恩来的去世还是领袖毛主席的离世,都使的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然而这一年还有一件大事发生,那就是唐山大地震,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最严重的一场大地震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那场大地震的不少资料也逐渐的披露了出来,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这场大地震发生前的九个小时已经有人预测了这场灾难的发生,但是很明显这些警告都没能得到重视,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那么究竟唐山大地震之前的9小时里发生了什么?是否真的有人预测到了大地震,又是谁捂住了这个警报?

一名煤矿工发现了地震前兆

1976年5月,一名煤矿技术员在唐山马家沟正在对着一堆数据在紧皱着眉头,他就是马希融,那么到底是什么问题让他如此严肃呢?

马希融是那个年代非常稀少的大学生,他在1960年从北京煤炭工业学院毕业以后就来到唐山从事煤矿探测员和技术员,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他从一名新人变成了马家沟煤矿地震台的科长,唐山大地震发生时他可以说是资深的矿业地震专家。

原来这几天他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大地的电阻率是稳定在一个范围内,但是最近这段时间,他发现原本很稳定的数值突然出现了异常下降的情况,这让他深感不安。

大地的电阻率通常是用来测量地下深处矿石的分布密度的一种数据,通常来说这个数值是非常稳定的,如果这个数据出现了异常,那就很可能意味着该地区的地质出现了问题。

但碍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科学技术还远没有现在发达,因此到底会出现什么状况,马希融也不敢肯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希融只能继续一边观测着数据,一边注意周边地区的自然情况是否有异常。

然而在观察了好一阵,他都没有发现野外的自然环境有异常,于是他求助于周边地区的地震单位,无独有偶周边地区的地震单位也发现了这个数值出现了异常,但谁也说不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就这样,大地点电阻率异常的问题持续了一个月,马希融也持续观察了一个月,于是在翻阅了诸多文献资料以后并且结合唐山附近的地质环境以后,一个令人后怕的想法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中,莫不是唐山即将会发生一场大地震?

但是这个大胆的想法除了一个大地电阻率异常以外,没有其它任何数据的支撑,说出来估计也没有说服力,领导也不会支持自己的想法。

在经过再三思考以后,马希融还是做出了决定,把这个现象以及可能出现的地震上报给了河北省地震局。

河北省地震局在接到马希融的报告以后也是非常重视,在7月14日派出两名专家来到唐山,并且找到了马希融。

在看了数据以及马希融的设备以后,这两名专家认为数据不稳可能是马希融的仪器不专业已经受到干扰造成的。

对于这个结论,马希融当然是不予接受,为此他还和专家进行了一番讨论,但鉴于此前几乎没有发生过大地震前没有小地震的情况,因此专家们认为马希融说的唐山即将发生六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并不大。

事实证明,书上的伦理和实际情况还是有区别的,凡事无绝对,这些专家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也不能说他们错,但显然这些专家对于自己的经验是过于自信了。

作为拥有十几年地质工作经验的技术员,直觉告诉他,唐山这次很可能会发生不同寻常的灾难,就算不是地震也可能是别的天灾。

于是在往后的半个月时间里,马希融根据自己的研究,他认为此时唐山区域的地壳很可能正在发生着危险的碰撞。

于是他再次拿起电话,向矿务局地震办公室进行沟通,认为唐山很可能将发生天灾,这个天灾大概率就是地震,而这天是7月27日,当时距离唐山大地震已经处于倒计时九个小时的时候了。

大地震伤亡惨重中的奇迹

即使马希融极力解释着自己的理论和研究,但是对于这么重大的事件,地方的地震局也是不敢贸然做出决断。

无独有偶,远在北京的国家地震局也早就已经观察到这个现象,但是当时局内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些人认为根据以往地震前会有诸多小规模的地震因此唐山此次不会出现大地震,另外一部分人认为这次的数据很反常,不应该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要谨慎对待。

而后面这一结论是以汪成民为代表的年轻人,他们和马希融一样,极力的推崇着自己的想法,希望领导重视,但碍于年轻的劣势,他们的想法还是没有被高层所接纳。

在经过一番争论以后,国家地震局也是召开了一场会议,在这场会议上,还有一名地方的地震局工作人员,而这个人也认为谨慎对待这次异常是没什么毛病的,这个人就是王青春。

那么这个王青春是谁?他是当时青龙县的地震办公室主任,他对汪成民的分析持一种谨慎对待的态度。

在参加完这场会议以后,他马上回到了青龙县,并且在向领导汇报的会议上做出了自己的预测报告,在他看来未来华北出现大地震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加大。

他在汇报会议上呼吁县委领导要重视这段时间唐山周边出现的奇怪地质数据波动,做好大地震的预防措施。

这场汇报也让时任青龙县县委书记的冉广岐感到非常震惊,在经过一番班子谈论以后,他还是马上召集了县村干部进行开会,要求他们做好紧急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

但在这里面也有多个因素存在,首先当时的政治环境,如果贸然发布地震预警,那么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此外县区是没有发布地震预警的权力的,要上报到省委,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发布地震预警几乎存在着巨大的阻碍,那么就只能让自己管辖的县村干部进行自己预警,做好高度警惕。

在宣传完仅仅只过了一天,1976年7月28日凌晨三时四十二分,二十世纪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的唐山大地震发生了。

这是一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由于发生时间在深夜,很多人都处于睡梦当中,在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来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毫无准备,仅仅几分钟时间,整个唐山市山崩地裂,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异常惨重。

在7月26日的18点45分,滦县再次发生了里氏7.1级的强余震,这让在废墟里面救援的人们发生了二次伤亡,震级如此巨大的余震也是非常少见的。

唐山大地震直接造成了二十四万余人的伤亡,十六万余人受伤,七千多户家庭家破人亡,整个唐山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等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城市陷入了瘫痪之中,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

可能大家看这个数据并没有很大的感触,参考下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这场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在午休的时间,震级比唐山大地震还要大,达到里氏8.0级,这场地震造成了六万余人遇难,两千余万人无家可归,总受灾人数四千六百万人,相比于唐山大地震的伤亡人数也就零头的水平。

而青龙县在这次唐山大地震期间是损失最少的,创造了一个奇迹,整个青龙县又十八万所房屋受损,只有一人死亡,整个县四十七万人幸免于难,这就是领导重视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青龙县在创造了人类灾难史上的同时,还为唐山整体救援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上的帮助,这些赈灾物资都是提前已经准备好的,这些都是来自于当时县委书记冉广岐的果断抉择。

不得不说青龙县有这样一位父母官和有王青春这样一位地震办公室主任是幸运的,正是他们的责任心和大公无私的精神才造就了地震下的“青龙奇迹”,后来有记者对冉广岐进行采访的时候被问起,“作为县的一把手,国家都没有发布地震预警的情况下,你在县区发布预警,顶着多大的压力?”

冉广岐说:“我有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的事业,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全县四十余万百姓的生命,如果我不提前让全县做准备,没发生地震可能只是我被上级领导批评处分,但是一旦真的发生地震,那我愧对一方百姓…”

在最艰难的那段日子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些地方父母官,所以唐山大地震才出现了一些地方奇迹,如今我国在预防地震的手段上已经很完善,那个艰苦的年代也早已远去了。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