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台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南,每学年至少家访一次
广州出台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南,每学年至少家访一次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广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每学年对每个学生家庭至少进行一次家访,特别针对初三学生,家访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波动,更深入地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期望和方法。这一举措旨在全面提升初三学生的家庭教育水平,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指南》的出台,标志着广州中小学家访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阶段。根据要求,学校需建立家访工作制度,科学制定家访计划,合理安排家访时间,确保每学年对每个学生家庭至少进行一次家访。对于重点对象,每学期至少家访一次。家访内容包括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思想品德表现、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同时也要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初一年级班主任林老师通过家访发现,一位性格暴躁的学生背后,是家庭环境和手机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家访后,林老师和同事与家长沟通了家庭问题、手机管理、睡眠问题、运动饮食健康等多个方面,家长也承诺会反思家庭教育问题,更多陪伴孩子。经过持续的干预和帮助,这位学生的状态已有明显改善。
天河区员村小学的郑晓军老师表示,家访不仅仅是“访”学生,更是“访”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通过家访,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从而实施更加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方案。郑晓军建议,学校可把家访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选择固定日期让老师们集体去家访。员村小学一般要求每年普访学生一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有时会在每学期集中一天让老师集中进行家访。
广州协和学校小学部三年级级长余向健介绍,学校重视家访工作,要求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级前,都要进行一轮实地家访。老师们也尊重家长意愿,在特殊情况下采用电话家访或家长到校沟通等方式。学校通过制定家访记录表,通过观察、回访等形式了解家访效果,老师可根据效果与家长商量沟通下一步的做法。
家访制度的实施,不仅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也增强了与家长的合作关系。家长们普遍对家访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一次全面关怀。未来,广州市教育局将进一步优化家访流程,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家访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桥梁,通过真诚的沟通和合作,我们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一制度的实施,必将为广州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