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荷藕和仪征黑莓:扬州农业现代化的“双子星”
宝应荷藕和仪征黑莓:扬州农业现代化的“双子星”
扬州农业现代化正迎来新的里程碑,宝应荷藕和仪征黑莓成为了当地的明星农产品。这两个产业不仅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成为扬州农业现代化的成功范例。
宝应荷藕:从“泥娃娃”到“藕王”的蝶变
宝应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荷藕之乡”,全县荷藕种植面积已达10万多亩,县外种植面积也超过10万亩,整个荷藕产业链年产值高达50亿元,带动4.9万人就业。
在宝应荷藕产业的发展中,万作知的故事颇具代表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宝应掀起莲藕种植热潮,万作知的父亲万兆荣带头种藕,成了当地的“种藕状元”。如今,万作知已将种植面积从几十亩发展到1万多亩,年收入逾千万元。
“种藕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种粮。种藕成本低,一次种植,可以五到六年获得收益。荷藕田还能发展渔业,一劳多得。”万兆荣的话道出了荷藕产业的魅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万作知创办了莲馨园食品加工企业,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的一体化经营。在他的带动下,宝应荷藕产业不断壮大,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仪征黑莓:从“外来果”到“致富果”的转变
2013年,仪征市马集镇开始发展黑莓产业。短短几年间,这里已发展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黑莓种植区,规模种植5000亩,辐射周边合计扩种面积8600亩,亩均产量近1000公斤。
黑莓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带动了当地农文旅融合的发展。马集镇以“莓”会友,开发出黑莓原浆、原液、冻干粉、果汁饮料、冻果等多系列的优质产品,同时打造了集旅游观光、黑莓深加工、黑莓科普、黑莓DIY等功能于一体的“黑莓小镇”。
“黑莓小镇”声名鹊起,不仅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采摘度假,更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据统计,黑莓产业10年开票近5亿元,成为扬州农业现代化的一张新名片。
农业现代化的“扬州样本”
宝应荷藕和仪征黑莓的成功,为扬州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 特色产业引领: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 产业链延伸:从单一种植向深加工、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
- 科技支撑: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品牌建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这两个案例表明,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传统农业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扬州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